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恐懼癥?怎樣自我調節(jié)?
摘要: 恐懼癥的病因不是單一性的。一般認為有生物學上的因素,即遺傳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緊張而顯神經質,這類人最易產生恐懼感。另一因素是無能解決自身承受的精神壓力。
恐懼癥是以恐懼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神經癥。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伴有回避行為?;颊咧肋@種害怕是過分、不應該、不合理的,但這種認識仍不能防止恐懼發(fā)作。
恐懼的對象可能是單一的或多種的,如動物、廣場、閉室、登高或社交活動等?;颊呙髦浞磻缓侠?,卻難以控制而反復出現(xiàn)。青年期與老年期發(fā)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見。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恐懼癥?
所謂恐懼癥是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huán)境的一種無理性的、不適當?shù)目謶指?。一旦面對這種物體或環(huán)境時,恐懼癥患者就會產生一種極端的恐怖感,以致會千方百計地躲避這種環(huán)境,因為他害怕自己無法逃脫。所謂回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卻必定要選擇回避,沒有回避就不算病態(tài)。
這種對恐懼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為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癥狀,病程持續(xù)一個月以上。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應排除是否是廣泛性
焦慮障礙、疑病癥、抑郁障礙、
精神分裂癥,排除軀體疾病如內分泌疾病。
恐懼癥小測試:
這是一個五歲小女孩的夢,小女孩的母親牽著小女孩的手走著,但就在女孩采摘開在路旁的蒲公英時,母親卻逐漸愈走愈遠。女孩急急忙忙想追上母親,但不知道為什么雙腳卻不聽使喚。于是女孩大聲喊叫“媽媽!”。請問你認為在夢中的這位母親會有什么反應呢?
a:沒注意到小女孩的叫聲,繼續(xù)愈走愈遠。
b:立刻回頭,跑到小女孩的身邊,撫摸她的頭。
c:停下腳步,并回頭向小女孩揮手,示意她快點過來。
測評結果
a.傾向廣場恐怖癥。在潛意識里對分離感到不安。或許你的幼年期斷奶斷得比較早,導致對于離開心愛的東西會感到恐懼。由于比一般人更害怕
孤獨,因此,一旦置身于空曠的地方,便會產生強烈的孤獨和不安。相信只要找到一位能夠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心的戀人,應該就不會再對廣場感到恐懼。
b.有密室恐怖癥的傾向。此答案顯示你在幼年時期受到母親過份的保護。受到母親過份的疼愛雖然不錯,但相對的,卻喪失了主體性。因此,你心理上感到不安,害怕完全被母親控制。此種窒息感便以密室恐怖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建議你必須訓練自己獨立,以取回自己的主體性。
c.屬于正常的人。和母親之間有適當?shù)木嚯x。表示從幼年期開始便和雙親之間維持著穩(wěn)定的心理關系。換句話說,至少你對空間不會感到恐懼。
恐懼癥的病因不是單一性的。一般認為有生物學上的因素,即
遺傳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緊張而顯神經質,這類人最易產生恐懼感。另一因素是無能解決自身承受的精神壓力。
得了恐懼癥應如何自我調節(jié)?
1、盡職但不苛求:任何事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了,不要苛求結果,更不要苛求盡善盡美。要善于學會為自己的每一點努力成果而喝彩,知足自信的人才會充滿快樂,這是恐懼癥的自我調節(jié)方法之一。
2、積極采取行動:當在原來組織發(fā)生問題時,可以問問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自己有什么選擇,可以主動和父母、領導溝通發(fā)生了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
3、及時抒發(fā)情緒:若心中有恐懼或焦慮,可以找朋友或者其它途徑,把情緒抒發(fā)出來,情緒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好能夠疏導。
4、挑選一些散心調劑:如果生活上有一些興趣、嗜好,能夠讓你暫時轉移注意力,這是避開壓力很好的輔助策略。
5、增強體能:就是強調要充電,飲食、營養(yǎng)、運動以及適當?shù)尼t(yī)藥,保持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