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的功效與作用
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真正懂得了艾灸的原理,是沒有必要擔心艾灸上火的。艾是純陽之物,破一切邪淤。邪者,風,寒,濕,火,燥都是病邪。
女性體質偏寒,而陽不足;這樣身體就容易出現虛寒之證,比如:手腳冰涼、宮寒、胃寒....經絡不通,身體處處淤堵....那么艾灸到底能治多少???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冬季是艾灸的好時節(jié),因為夏秋消耗人體的陽氣多。這時候就更是需要及時補充陽氣,以抗衡這個寒冷的冬天!
著名的中醫(yī)大家倪海廈曾說過,如果能用中藥治好感冒,那么治好癌癥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有過其他的中醫(yī)大家說過,有時候治好一個癌癥并不比治好其它的一些常見病麻煩多少。
今天教給大家一個,由幾個穴位組成的黃金補腎倒三角,是人體補元氣、促進循環(huán)、老人小孩都適合的一個位置,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屬于一個多穴位的配伍使用。
《黃帝內徑》特別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正氣相對虛弱,衛(wèi)外不固的情況下,或人體陰陽失衡,病邪內生,或外邪乘虛而入,均可使人體臟腑組織經絡官竅功能紊亂,從而發(fā)生疾病,從而引起感冒。
使用艾灸的人越來越多了,與之而來的,也有諸多誤區(qū),甚至雷區(qū)。為避免更多人做無用功,甚至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現將注意事項總結一下給大家!
不少人對取穴又敬又怕不敢下手,本書一頁12張圖片連排,骨骼精準定位圖配合真人快速取穴圖,看圖取穴,簡單施治,在模特一步一步的演示下,不用耗費心思琢磨,看完4組圖片,你就學會了一套家庭艾灸技法。
把姜片上穿刺數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