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咳嗽、起疹、腹瀉、氣喘哮鳴、皮膚瘙癢……若要將以上所有癥狀都聯(lián)系起來,打一個詞,答案就是——過敏!
都說過敏體質“傷不起”,那究竟什么才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是否可逆?各種過敏性疾病如何改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和過敏體質有關的那些事兒。
1、你是不是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人群外在表現(xiàn)與常人無異,因此很難識別。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過敏體質,可以通過以下八大癥狀來判斷,每條1分,4分以上就可能是過敏體質:
皮膚濕疹,蕁麻疹,嬰幼兒有奶蘚史,經(jīng)常身上癢,長疙瘩。
經(jīng)常揉眼睛、摳鼻孔、流鼻涕、打噴嚏(次數(shù)頻繁,一般連續(xù)打噴嚏3次或者更多)。
有青眼圈。
有家族病史:父母或其他兄弟姊妹有過敏史。
跑步或者大笑后,會咳嗽。
晚上睡覺經(jīng)常容易出汗。
嬉戲時精力很充沛,但是走路或上樓梯的時候不愿意走,容易氣喘。
2、過敏癥在西方也屬不治之癥
西方患過敏癥的患者非常多,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非常影響生活質量,在西方國家也屬于不治之癥。西醫(yī)都此病的誘因歸咎于花粉、霉菌、病菌,以及空氣污染等。每次對患者的居住環(huán)境進行檢查,都會發(fā)現(xiàn)有發(fā)霉的角落。但即使將環(huán)境和用品進行嚴格消毒,過敏癥的發(fā)生仍然避免不了。一般患者的面部都密布小疙瘩,有的患者在發(fā)病時全身會出現(xiàn)小疙瘩,而且痛癢難忍,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癥狀類似哮喘,西醫(yī)只是用含有激素的可體松噴劑進行暫時緩解,此外別無他法。
3、中醫(yī)認為過敏癥根源是肺腎兩虛
其實,過敏癥對于傳統(tǒng)中醫(yī)來說,診斷和治療是非常容易的,其根源就是肺腎兩虛。西方人好吃冷飲,必定損傷肺臟和脾胃的功能,性交過度,必定損傷腎精。腎精虧損,必定引起肺氣不足,肺腎兩虛,稍微活動就會引起哮喘,肺主皮毛,肺腎兩虛,濕氣外泛,就會引起皮膚過敏;由于父母房勞過度,所生育的子女必定先天不足,身體外表也必定瘦弱。
由于腎氣、肺氣虛弱,所以孩子患過敏癥也就不奇怪了。而且,如果過敏癥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就應該所有感染病菌和花粉的人都患有過敏癥,而事實上并非如此,這就說明是元氣虛弱的人才會患過敏癥。
4、用激素治療過敏易損元氣
科學家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一個規(guī)律,就是發(fā)展中國家傳染病多而過敏癥少,發(fā)達國家過敏癥多而傳染病少,科學家有許多猜測,莫衷一是。
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民,總的來說生活環(huán)境差,體力勞動較多,身體較為勞累,房勞也就不會很多;而發(fā)達國家的百姓生活環(huán)境好,體力勞動較少。并且發(fā)達國家都是以西醫(yī)為主,西醫(yī)不懂元氣,只是殺菌消炎,或用藥物刺激神經(jīng),或用激素損傷元氣,致使患者基本上都是陰盛陽虛體質。所以,稍微活動或服用養(yǎng)陰藥物,都必定會產(chǎn)生過敏反應。
5、中醫(yī)治過敏原則:溫腎祛寒
激素類藥物能夠暫時抑制過敏反應,就說明治療過敏癥需要補腎陽,因為激素所激發(fā)的就是腎陽,激發(fā)腎陽,會使腎陽更加虧損。由于發(fā)達國家的生活水準較高,飲食營養(yǎng)豐富,腎陽恢復較快,寒邪也就經(jīng)常會被恢復起來的腎陽驅趕而外泛,于是就表現(xiàn)出過敏癥。所以,必須用補充腎陽、驅除寒邪為治療原則,才能從根本上治愈過敏癥。所以說,過敏癥不是花粉、霉菌、病菌以及空氣污染所引起的(它們只是一個激發(fā)作用),而是西方人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長期吃冷飲和房勞過度就是罪魁禍首。治療原則就是溫腎袪寒。
6、為什么現(xiàn)在過敏人群越來越多呢?
這和我們平時的食物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我們現(xiàn)在所吃的食物里都含有大量的毒素,這些毒素長期在體內集結就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和耐受能力下降,風、寒、暑、濕、燥、熱等就會侵犯我們的肌表,給人們帶來表證(過敏)。肺主氣主皮毛首當其害,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
中醫(yī)在治療表證(過敏)方面的辦法是很多的,如辛涼解表、辛溫解表、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通腑瀉下等。這些辦法既可緩解癥狀,又可根治其本。現(xiàn)在藥店賣的很多中成藥就能解決問題,如防風通圣丸有雙解之功,既解表又通里;檳榔四消丸有消積化滯之功,通腑瀉下之用;川芎茶調散有疏風解表,活血止痛的功效。無論是治療西醫(yī)的過敏也好,還是中醫(yī)的風類也罷,首先要注重臟腑的和諧與暢通,“保持中焦的暢通是保證健康的基礎”,“通中焦,排毒素”是治愈各類慢性疾病之根本。
7、中醫(yī)治療“皮膚過敏”的外治法
1、耳尖放血療法
急性過敏者??梢姸緹醿仁?,可泄熱解毒。具體方法是在耳尖(雙側)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刺破耳尖,擠出2~3滴血即可。
2、臍療法
把藥物制成膏、丹、丸、散后,敷、納、熏、灸、蒸、熨于臍部(中醫(yī)謂之神闕穴),再用紗布或膠帶固定,兩小時后揭開。神闕穴在腹部中央,按中醫(yī)理論,臍療可透過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的聯(lián)系,作用于全身,因而應用較廣。
3、拔火罐
在神闕穴(肚臍)上拔火罐,可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抑制過敏反應,可治蕁麻疹和濕疹等。其他如穴位注射、刮痧等都可適當選用。
4、中藥過敏煎
名醫(yī)祝諶予過敏煎方: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
功效:解表和里。
主治:過敏性鼻炎、蕁麻疹。
臨床運用:本方可用于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有報道用本方加味治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紫癜、過敏性咳喘等都有較好療效。
適應癥:凡過敏試驗陽性者,均可采用本方。辨證屬于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過敏性紫癜,常加藕節(jié)炭、血余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舒肝理氣,散郁調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用于關節(jié)炎及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價: ¥33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3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價: ¥26.5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48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27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溫中補虛,調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7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
健客價: ¥40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