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的診斷與治療!
摘要:社交恐懼癥發(fā)展得早,在童年晚期或青春期就會出現(xiàn)。那些內(nèi)向的兒童在面對日益增長的來自于同伴的壓力時,更易患社交恐懼癥。一般來說,社交恐懼癥(如果不加治療)會持續(xù)整個青春期甚至成人早期,但隨著年齡增長有減緩趨勢。
隨著社會變革,社交恐懼癥愈來愈多。在人多的地方這些人會覺得不舒服,擔心別人注意他們、擔心被批評、擔心自己和別人格格不入,癥狀表現(xiàn)輕微的人可以正常的生活,情況嚴重的病人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導致病人無法正常求學或工作、生活,嚴重影響社會功能。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心理
精神疾病。因為自己個性上的內(nèi)向、害羞而苦惱和真正患了社交恐懼癥不同。他們不只是覺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對自己以外的世界有著強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社交恐懼癥的患者通常對群體看法都很負面,除了家庭親人或者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很難和外界溝通,無法主動加入其它人群。
01、常見的社交恐懼癥
比較常見的社交恐懼癥就是對公眾演講的恐懼,實際上這也是所有恐懼癥中最常見的。演員、演講者、需要當眾作報告的職業(yè)人、在課堂上演講或回答問題的學生等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會受其影響。社交恐懼癥并且沒有性別差異,它在男性和女性中同樣普遍。
其他常見的社交恐懼癥有:
害怕面對眾人
害怕社交
害怕工作時被關(guān)注
害怕使用公共廁所
害怕他人在場的情況下起草或簽署文件
害怕?lián)頂D
害怕考試
常見的恐懼對象是陌生人、異性、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或是熟人等。
02、如何辨別和診斷社交恐懼癥?
正常人對社交活動場合也會存在一定的緊張和
焦慮心理,社交恐懼癥的區(qū)別在于這種恐懼的合理性、發(fā)生的頻率、恐懼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經(jīng)癥狀、是否有回避行為等來綜合判斷。
社交恐懼癥的恐懼由特定的對象或處境引起,具有不合理性、只要面臨特定的對象或處境就會發(fā)生、恐懼程度超乎常人想象、甚至有回避行為、還可伴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等自主神經(jīng)癥狀,可發(fā)展到驚恐發(fā)作的程度。
盡管社交焦慮感是普遍的,但只有當你的回避行為干擾了你的工作、社交或其他重要關(guān)系,或給你造成巨大的壓力的時候,才會被診斷為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發(fā)展得早,在童年晚期或青春期就會出現(xiàn)。那些內(nèi)向的兒童在面對日益增長的來自于同伴的壓力時,更易患社交恐懼癥。一般來說,社交恐懼癥(如果不加治療)會持續(xù)整個青春期甚至成人早期,但隨著年齡增長有減緩趨勢。
03、社交恐懼癥的治療
對社交恐懼癥的治療方法包括
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情況輕些的病人可以只需要接受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可以運用心理治療技術(shù)幫助病人打開心結(jié),重建自信,重構(gòu)人際關(guān)系。
(一)心理治療
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癥的首選方法。系統(tǒng)脫敏療法、暴露沖擊療法對社交恐懼癥效果良好?;驹瓌t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yīng)的條件性聯(lián)系;二是對抗回避反應(yīng)。許多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已經(jīng)學會如何回避令他們產(chǎn)生恐懼的對象和場景而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社會功能。
(二)藥物治療
藥物不能單純的消除患者的恐懼情緒,但可用藥物來緩解恐懼帶來的軀體焦慮反應(yīng),降低植物神經(jīng)反應(yīng)。SSRI類如
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治療社交焦慮障礙有效。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慢性的且潛在嚴重功能損害的疾病,約有一半以上的社交恐懼癥病人在生活中某些領(lǐng)域存在顯著的功能損害。
社交恐懼癥預(yù)后良好,在一項針對25-64歲終生社交恐懼癥個體的大型回溯性調(diào)查中,將近一半的樣本在調(diào)查時已從疾病中痊愈。而另一項研究確認了起病較晚(特別是成人期起?。┧幬镏委煹念A(yù)后較好。
因為現(xiàn)代人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罹患社交恐懼癥的人數(shù)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對醫(yī)生們而言,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于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癥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心理精神疾病”的標簽而不愿意就醫(yī)。所以,對于社交恐懼癥的治療而言,最關(guān)鍵的在于主動求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