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网在线播放,正在播放乱人伦,久久国产影视,久霸tv高端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福利,精品在线播放视频,在线观看国产www

您的位置:健客網 > 骨科頻道 > 骨科治療 > 康復理療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訓練

摘要:膝關節(jié)向前超出腳尖,保持雙側臀部同一水平位置,根據(jù)自己的疼痛情況和體重來確定負荷量,動作應緩慢有控制,且有意識的練習患肢。

  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ACL)對維持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起著重要作用,其損傷、撕裂、斷裂會引起膝關節(jié)松弛,長期可致肌肉萎縮、半月板損傷甚至骨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前交叉韌帶斷裂超過6周即屬于陳舊性損傷,韌帶通常已在關節(jié)液里溶解吸收了,所以ACL損傷之后需要進行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恢復其功能。而除了手術成功與否之外,術后康復訓練水平的高低,也決定了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后的功能恢復程度。

  術后康復訓練流程

  術后1-2周

  術后1周內處于炎癥反應期,應以減輕關節(jié)疼痛、消除下肢腫脹、避免關節(jié)積液、減少肌肉萎縮為主要目標。術后患腿抬高放于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jié)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yī)生指導下擺放于舒適體位,24小時后可扶雙拐腳不著地行走。

  術后1-2天可每2小時加壓冷敷一次,每次15min,或超短波治療(10min次,1次/日)也可得到緩解。

  麻醉消退后,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jié),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訓練完成后均應即刻進行加壓冷敷。注意嚴禁抬小腿動作,以防止影響重建韌帶的穩(wěn)定性。

  (1)踝泵:用力、緩慢、全范圍的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腫脹,防止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每日2小時1次,每次1-2組,每組20個。

  (2)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500次/日。

 ?。?)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放于枕頭上,用力下壓枕頭,使大腿后側肌肉繃緊及放松,>500次/日。

  膝關節(jié)支具應鎖定在0度伸直位。拆線后可開始推髕骨,向上、下、內、外四個方向各推動1次,1次達到髕骨的活動范圍并維持lO秒鐘,每日1次,連續(xù)推3天即可,推完后即刻冷敷10分鐘。

  術后第3天開始被動+主動屈腿練習。雙手抱住膝上10cm處將大腿向上抬起,足跟貼著床面逐漸主動向后滑動,然后被動伸直,膝屈曲角度從15、30、45、60、75度每日遞增,每日2次,每次堅持1-2分鐘。

  術后2-4周

  這一階段的康復訓練應以加強膝關節(jié)活動度,以及加強腿部肌肉力量為主,以便為下地行走等等日常生活的功能打好基礎。訓練內容包括踝泵、滑板、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夾球、腘繩肌訓練等。

  術后第2周應用生物反饋儀指導進行股四頭肌與腘繩肌的等長收縮練習,然后再獨立練習6組,每組10個,每個用最大力收縮10秒、休息10秒。連續(xù)5天后患者可脫離生物反饋儀自行練習,以后每周監(jiān)測1次肌力。

  第3周開始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在膝上10cm處加沙袋并逐漸增加沙袋重量進行漸進抗阻訓練,每天3組,每組10個,每個lO秒、休息2秒。

  3周后在雙拐、支具保護下進行足尖著地部分負重下地行走,并增加患腿負重能力,應可達到負重25%-50%的體重,至4周逐漸過渡到全腳掌著地。膝屈曲活動角度繼續(xù)加大到90度,維持至術后4周。

  逐漸調整支具由0°-70°范圍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第3周調整支具至0°—110°范圍屈伸,第4周調整支具至120°。如調整后行走及負重時關節(jié)不穩(wěn)明顯,則減小回調整前角度。

  術后5-6周

  開始進行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訓練,可訓練抬小腿動作,增加重建韌帶的應力,并適當進行步態(tài)訓練。

  訓練時身體靠墻、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足尖翹起站立,每個維持10秒,每次10個,每天5組;身體逐漸下滑,使膝屈曲角度每日遞增,并逐漸加大屈膝角度至第6周達到120-130°,注意小腿要與墻面保持平行。

  第5周脫1只拐行走,滿6周后可脫雙拐完全負重行走,并開始進行上下樓梯訓練。

  術后6-8周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滑板、直腿抬高、夾球、腘繩肌訓練、抬小腿、功率車、步態(tài)訓練、單腿站立訓練、靜蹲和本體感覺訓練等。訓練患者帶支具完全負重行走,強化股四頭肌肌力和關節(jié)活動范圍訓練,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術后8-12周

  主動屈伸膝角度應達到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康復訓練仍以增加肌力和穩(wěn)定性為主,繼續(xù)進行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可增加慢跑訓練、蹬踏練習和更多專項運動能力訓練,如有條件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為下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客觀的依據(jù)。

  術后12-20周

  術后半年內,患者重建的新韌帶還不夠堅固,腿部肌肉的力量通常也還沒有達到正常的水平,因此所有練習和運動都必須循序漸進,不得冒進。這一階段的主要康復目標在于進一步強化腿部肌力和關節(jié)穩(wěn)定性,同時逐漸恢復膝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讓新建的前交叉韌帶能承受各種活動產生的應力,全面恢復患者日常生活。

  這一階段可進行膝繞環(huán)練習、跳上跳下練習、側向跨跳練習、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等。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70%1RM(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xù)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必要時患者可佩戴護膝以進行保護,術后半年應可進行輕體力勞動,無骨性關節(jié)炎者9個月后可進行較重體力勞動或對抗性體育活動。

  術后半年-1年

  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術后康復訓練方法

  1、抬高臀部練習

  受傷膝關節(jié)屈曲約90°承載負荷,另一條腿伸直并維持6秒鐘,緩慢放下,可用以訓練膝關節(jié)四周肌肉和臀部肌肉。

  2、無負荷屈膝練習

  膝關節(jié)向前超出腳尖,保持雙側臀部同一水平位置,根據(jù)自己的疼痛情況和體重來確定負荷量,動作應緩慢有控制,且有意識的練習患肢。

  3、負荷屈膝練習

  開始負重可能較困難,可使用雙手拉住橫桿減輕體重負荷,隨后力量慢慢增強,利用自身體重下蹲,最后可在肩上增加重量來加大負荷。注意練習時膝關節(jié)要超出腳尖,保持雙側臀部同一水平位置,防止重心向前??上葘χR子練習,以檢查膝關節(jié)和自己重心的位置。

  4、單膝屈曲—弓箭步

  開始時身體可小幅度下降,然后逐漸增加下降的深度和時間,同樣需要注意保持雙側臀部在同一水平位置,但動作可有直線上下或有一定角度的一側偏出,但需控制好身體。

  5、下臺階練習

  使患側腿站立,緩慢用健側腿邁下臺階,開始時臺階不應太高,逐漸增加屈膝的角度。

  6、上臺階練習

  使用健側腿站立,緩慢用患腿邁上臺階,膝關節(jié)要超過腳尖,避免抬高臀部。開始時可以借助其他物體支撐或拽住橫杠減輕身體負荷。

  7、提踵練習

  踮腳,利用腳趾站立,雙腿的負荷應相等。開始時可以借助物體支撐或輔助,逐漸獨立完成,并增加負荷。

  8、腘繩肌肉練習,站立伸髖

  用健側腿站立,前拉患側腿到髖關節(jié)伸直為止,然后緩慢返回原來的位置。

  9、腘繩肌肉練習,坐位屈膝

  雙腿或患側腿練習,如上圖緩慢沿著箭頭方向在膝關節(jié)允許的范圍內屈膝,逐漸增加屈膝的角度。

  10、蹬腿練習

  雙腿或患側腿練習,開始時采用較輕的重量,并在疼痛允許的范圍內練習,膝關節(jié)要注意盡量控制穩(wěn)定性。

  11、神經肌肉訓練

  單腳站在平衡板或平衡墊上,使膝關節(jié)超出腳趾,將重心放在站立的腿上,盡可能保持穩(wěn)定,堅持15-20秒??捎檬治涨蚧蜷]眼來增加練習的難度。

  12、皮筋(彈力繩)練習

  用患側腿站立,健側腿往返擺動,施加輕微阻力。分別向不同方向做練習,用站在平衡板上或閉眼來增加練習的難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
武乡县| 胶州市| 昌平区| 阳朔县| 黔江区| 沾益县| 肇东市| 乡城县| 柳林县| 南木林县| 土默特左旗| 昆山市| 青冈县| 玉溪市| 珲春市| 康平县| 大荔县| 汉沽区| 江源县| 景德镇市| 长丰县| 崇州市| 通海县| 博白县| 兴国县| 青田县| 苍溪县| 揭西县| 朔州市| 上林县| 杂多县| 雅江县| 博野县| 吉安县| 上林县| 定远县| 合江县| 罗平县| 温宿县| 泗阳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