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立秋已過,但秋老虎還是發(fā)威了。北京仍在高溫藍色預警中,午后山區(qū)局地有雷陣雨,最高氣溫35到36℃,悶熱感明顯,需注意防暑降溫。
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淺,稍有不當,就會招致熱傷風等疾病侵襲。末伏當下,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幫助強身健體保平安。
■祛燥——按“迎香”潤肺防燥
入秋后天氣會逐漸由暑濕轉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還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fā)期,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fā)病。平時除了可以做做穴位按摩以外,還要注意空氣流通,多鍛煉身體,盡量保持飲食清淡,提高身體免疫力。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居室干凈整潔,避免與過敏原接觸。
專家支招: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將雙手中指指尖點于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后,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fā)酸、發(fā)脹、發(fā)熱為度。
■養(yǎng)心——按“極泉”理氣護心
“秋老虎”發(fā)威時不少人會總是感到心里煩悶。這主要是因為入秋后偶爾的氣溫回升堪比盛夏。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很大影響,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出現胸悶的感覺。加上這個季節(jié)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期,如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血液黏稠度過高易引發(fā)心臟病復發(fā)。
專家支招: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該穴對治療心痛、胸悶、咽干煩渴有效,經常彈按“極泉”能調暢氣血,進而寬胸理氣,養(yǎng)護心肺。彈按時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每次彈按的量應因人而異,一般彈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縫”防秋膘增肥
立秋后氣溫逐漸有所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漸恢復,比起夏季來食欲明顯好轉,加之秋季也需要補充一些脂肪以備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進食肉類、貼秋膘的好時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如果不注重葷素搭配,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體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專家支招: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jié)橫紋中央點。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防熱傷風——按“足三里”強身敗火
末伏時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稱“熱傷風”。即在熱的環(huán)境下,人體汗毛孔開放,汗液外泄,而又感受了風邪引起感冒。從中醫(yī)角度講,這是因為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時間抵抗力透支過多,近期疏于保健有關。
專家支招:“足三里”是強身健體、養(yǎng)胃敗火的黃金穴。該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jié)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經痛、跌打扭傷、風濕類風濕關節(jié)炎及各種老年行骨關節(jié)病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42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新陳代謝、改善 神經系統(tǒng)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健客價: ¥850適用于中醫(yī)穴位貼敷,通過磁場物理原理起輔助治療作用。用于各種原因的失眠,輔助促進入睡和緩解失眠。
健客價: ¥69外用,穴位敷貼。適用于畏寒體虛、腰膝酸軟、白發(fā)脫發(fā)、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枯萎、陽痿早泄、精少不育、性功能減退及更年期綜合癥等。
健客價: ¥68深層穴位神經進行全方位的刺激激活,深度刺激所護部位經絡,使血流加快,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從而達到行氣活血,強健體魄的功效。
健客價: ¥72舒筋健腰丸(白云山):補益肝腎,強健筋骨,驅風除濕,活絡止痛。用于腰膝酸痛。 麝香止痛貼膏(贈):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痛,腰背冷冷痛,跌打損傷等。 舒筋健腰貼(君浩敷貼):使用時根據不同的傷痛或疼痛部位進行穴位貼敷。用于骨病各種疼痛的輔助治療。頸椎、腰椎關鍵、跌打、腰腿疼、骨質增生、肌肉勞損、積液粘連等均可使用。
健客價: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