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眼眶外傷逐漸增多,眼眶骨折也是眼科醫(yī)生經(jīng)常面臨的問題。如何掌握好手術修復的最佳適應證、最佳修復時間和如何運用手術技巧,一直是我們考慮的問題。
目前,由于CT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眼眶爆裂性骨折(簡稱眼眶骨折)的診斷已不是的問題,關鍵在于治療。任何眼部或頭面部的外傷,傷后出現(xiàn)的眼球內陷和/或復視都是眼眶骨折較典型的癥狀[1]。
一、眶骨折手術修復的時間
在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傷后數(shù)月甚至一年多才來就診的眼眶骨折患者,要求手術治療解決復視或眼球內陷問題。我們訝異于為何就診如此晚?除患者對此類骨折無知外,也不排除醫(yī)生未給患者很好的建議,不知手術修復的最好時機。眼眶骨折的修復和其它眼眶手術不同,時間是一個重要問題,并且與手術治療的結果有密切關系。一個眼眶良性腫瘤,推遲數(shù)月手術可能并不影響治療結果,而真正需要手術修復的眼眶骨折,時間過久眶內軟組織或肌肉發(fā)生嚴重粘連,可能影響術后效果。
兒童眶底骨折手術修復的時間更加重要,應掌握“越早越好”的原則,最好在傷后5天內[2]。兒童眶底骨質彈性較好,外傷導致骨折為裂隙狀且合并下直肌嵌塞,臨床表現(xiàn)向上運動障礙,牽拉試驗陽性。傷后時間過久治療,即使手術成功也會因肌肉變性,影響功能的恢復。臨床上很少見到兒童眶底骨折后的眼球內陷,這是與成年人眶底或眶內壁骨折的不同之處。
成年人的眼眶骨折往往眼球內陷和復視同時存在,骨折面積較大,真正肌肉嵌塞的較少。成年人外傷后根據(jù)CT圖像能估計出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大面積的骨折往往會造成眼球內陷,而裂隙狀骨折會出現(xiàn)復視,當然也可能正常。依我們的臨床經(jīng)驗,眼眶骨折引起的眼球內陷一般在傷后2~3個月基本穩(wěn)定,但手術修復時間應在傷后半個月至2個月內,筆者也做過一些傷后半年甚至1~2年的眼球內陷,部分效果不錯,但總體結果要比傷后早期行手術者差。
二、眼眶骨折手術修復的適應證
并非所有眼眶骨折均需要手術修復。那些眼球內陷不明顯(多在2mm內)、沒有復視或僅在極度外展時出現(xiàn)復視者,均不需要手術修復。因為這些癥狀不影響生活,而且手術本身也有一定風險,盡管醫(yī)生經(jīng)驗豐富。
傷后患者出現(xiàn)眼球不能向某方向運動或明顯障礙,且牽拉試驗陽性者(部分患者雖然有此類癥狀,但牽拉試驗陰性,提示眼球運動障礙可能是神經(jīng)麻痹所至,非手術能解決)應早期手術修復。如果CT顯示骨折附近的肌肉(如內直肌或下直?。┟黠@移位、扭曲或與骨折處的骨質貼近,此類型的復視自然恢復的可能性較小,多需要手術干預。
傷后面積較大的骨折合并的眼球內陷(大于3mm)也是手術適應證。也不除外患者對其外觀的要求。
三、眼眶骨折手術修復技巧
1.術野及分離:眼眶骨折的手術修復中,不論是眶底還是內壁,力求暴露骨折的四個邊緣,尤其是骨折的后緣,分離出陷入篩竇或上頜竇中的全部軟組織包括眼外肌,這是手術的關鍵。當然此種分離有一定風險,有損傷視神經(jīng)的可能。
2.切口位置:眶底骨折的修復采用下穹窿結膜或下瞼睫毛下切口均可,前者可能需要剪開外眥,另有眶內脂肪干擾;后者切口隱蔽是一種較好的選擇??魞缺诠钦廴缱鰞葌冉Y膜切口,往往暴露欠佳,操作困難;皮膚切口有可見的瘢痕,但仔細的縫合也可達到較好外觀。
3.眶內軟組織的處理:骨折后眶內軟組織主要是脂肪往往會陷入鄰近的副鼻竇(篩竇和/或上頜竇),并與之粘連,有時分離較困難。如有可能應將全部脂肪分離并恢復入眶內,這可增強矯正眼球內陷的作用。如果粘連較重可將部分脂肪剪斷或剪除,強行分離易造成出血,尤其是眶內壁。
4.其它:良好的器械也是必備的。眼眶骨折的修復尤其是內壁骨折需要良好的光源和4倍放大鏡,否則眶深部無法暴露。
四、眼球內陷的矯正
我們都期望眼球內陷的手術矯正都能過矯1~2mm,但對那些較嚴重的眼球內陷幾乎不可能,結果往往是欠矯。而對于單壁骨折,過矯是有可能的。強行填置有可能引起嚴重手術并發(fā)癥。
為矯正眼球內陷,骨片的位置越靠眶尖效果越好,當然風險也越大。盡量不要在一個骨折壁附近填置多層骨片,或者在眼球赤道部填置過多的骨片,這樣有可能造成眼球向一側移位,而非向前突出。一般如果骨片的位置良好,不用固定。
筆者近年做了數(shù)十例眼眶內下壁骨折的整體修復,效果較好,基本解決了為矯正眼球內陷而需要填置數(shù)層骨片的問題,但手術操作稍復雜。
五、復視的矯正
復視的矯正依賴眼外肌功能的正常,而眼外肌解剖復位后功能不一定恢復。雖然術中和術后的CT片顯示眼外肌復位良好,但功能的恢復可能需要一定時間,甚至不恢復。所以手術本身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功能恢復,尤其是時間較久的眼外肌嵌塞,恢復更加困難。
另外,手術本身也是對眼外肌的創(chuàng)傷,尤其是與骨壁粘連的眼外肌在分離時容易損傷?;蛘弋斞弁饧∠萑胍粋€狹小的骨縫中,術中分離更困難,有時需要將周圍骨折面積擴大,強行分離可能造成眼外肌部分或全部斷裂。所以有時術后會出現(xiàn)因眼外肌麻痹而復視可能加重,甚至眼位偏斜。
術后眼外肌訓練或必要的牽拉試驗有一定作用,有可能防止眼外肌粘連,加強眼球的活動度。
六、手術并發(fā)癥
任何手術都有一定風險,眼眶骨折的修復也是如此。
1.視力喪失: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為視力喪失。原因主要是①術中直接損傷視神經(jīng);②填置物接近眶尖壓迫視神經(jīng);③眶內出血水腫引起眶壓增高壓迫視神經(jīng)。所以強調術中良好的照明、放大鏡下直視下操作、熟練的手術技巧、手術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和防止過多的眶內操作是減少視力喪失的關鍵。視力喪失后的挽救治療多無效,所以重在預防。
2.欠矯:眼球內陷的欠矯是最常見的問題,一般欠矯1~2mm,外觀影響不大。超過5mm以上的眼球內陷很難完全矯正。
3.眼球偏移:多由于眼球赤道部填置物過多或一側骨折附近填置物過多所致,必要時取出。另外眼球偏移還可發(fā)生于眼外肌粘連較重時,術中分離可能造成部分損傷,甚至部分肌腱斷裂。術后可見眼球向一側偏移,表現(xiàn)為患側眼外肌麻痹,輕者數(shù)月后慢慢恢復,重則可能需要眼外肌手術修復。
4.復視:術前復視者,恢復可能需要時間,有時手術也會加重復視。永久性復視需要再次行眼肌手術。
5.填置物的排斥:臨床很少見,除非位置太靠前。
6.感染:臨床少見。如果術前副鼻竇炎癥明顯,需要治療后再手術。
7.下瞼退縮:這是一種少見的骨折術后并發(fā)癥,原因可能為術終縫合眶下方眶隔時,軟組織縫合錯位;或者由于下瞼瘢痕所致。一般較難自行恢復,嚴重者可再行矯正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