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稱“新版指南”)正式發(fā)布。該指南是繼2010年版指南之后的新版指南,其內容強調需符合我國國情和疾病變遷特征,反映了我國糖尿病相關研究和防治策略的進展。
新版指南在匯集國內證據(jù)和參考國外證據(jù)的基礎上編撰而成,并對前一版指南的內容進行了豐富,更加關注T2DM防治的臨床和應用。本文著重從T2DM的更新要點進行解讀,并與國外指南及循證證據(jù)進行對比。
近日,由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稱“新版指南”)正式發(fā)布。新版指南是繼2010年版指南之后,其內容強調需符合我國國情和疾病變遷特征,反映了我國糖尿病相關研究和防治策略的進展。
新版指南在匯集國內證據(jù)和參考國外證據(jù)的基礎上編撰而成,并對前一版指南的內容進行了豐富,更加關注T2DM的防治和應用。本文著重從T2DM的更新要點進行解讀,并與國外指南及循證證據(jù)進行對比。
一、流行病學與診斷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一組代謝性疾病。全球糖尿病的整體發(fā)病情況呈快速上升趨勢。2013年,IDF發(fā)布數(shù)據(jù)心。表明,全球有3.82億人患有糖尿病,且在未來25年內患病人數(shù)將超過5.92億。目前,8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居于全球首位,而西方國,如美國則列于第三位。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糖尿病流行形勢更加嚴峻。
1980年,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全人群)僅為0.67%;2007~2008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在全國14個省市采用我國現(xiàn)行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所開展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20歲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9.7%。
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另外一項采用ADA診斷標準,即對血糖和HbAlc進行糖尿病聯(lián)合診斷標準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中糖尿患病率為11.6%。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
與西方人群相比,總結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的可能原因包括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西方化,超重和肥胖比例增加,以及醫(yī)療條件的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增加等。
分析我國6次全國性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與資料發(fā)現(xiàn),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指標的資料相對不足,僅2010年流調采用了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指標;且我國將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指標長期缺乏質量標準;另外,如果僅應用HbA1c本身一項指標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方法可增加診斷的特異性,但降低敏感性。
尤其是否應該聯(lián)合其與OGTT作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方法(此法診斷我國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達50.1%),需更多的證據(jù)。故目前新版指南暫不推薦將HbA1c作為我國糖尿病的診斷指標,而提出對于采用標準化檢測方法,并有嚴格質量控制,正常參考值在4.0%~6.0%的醫(yī)院,HbA1c≥6.5%可作為診斷糖尿病的參考。
二、T2DM的一級預防
T2DM前期包括IFG、IGT(負荷后或餐后血糖升高),以及IFG合并糖耐量異常。我國流行病學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T2DM前期患者高達15.5%。T2DM前期患者中單純餐后血糖升高占70.7%。
我國大慶研究20年隨訪結果顯示,92.8%未進行干預的個體進展為T2DM。循證研究表明,T2DM前期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和腫瘤等的危險性增高。故新版指南指出,應盡早篩查T2DM高危人群并進行干預,以預防其發(fā)生。
高危人群采用新的國人評分,篩查年齡提前:新版指南推薦采用由我國建立的風險評分系統(tǒng)來進行T2DM風險篩查(圖1)。
該系統(tǒng)納入中國T2DM和代謝異常研究中41809例成年受試者數(shù)據(jù),排除其他風險因素后,納入年齡、BMI、糖尿病家族史、WC、SBP和性別6項糖尿病風險因素作為指標,再通過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計算風險因素的β系數(shù),將β系數(shù)乘以10并四舍五入到整數(shù),即為對應的風險評分分值。
從每個指標相應的得分中選擇一個和自己相符的分值,并計算6項總分,得分范圍0~51。判斷T2DM的最佳切點為25分,總分≥25分者糖尿病風險高,應行OGTT。該方法簡單易行,有助于快速識別T2DM高危人群。
同時,根據(jù)糖尿病風險評分表所示,年齡40~44歲與年齡45~49歲人群的評分僅相差1分。而基于新版指南建議,高危人群宜及早進行糖尿病篩查,故將除年齡外無其他T2DM危險因素的人群的篩查年齡提前至40歲。
T2DM前期的干預:國內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可延緩或預防T2DM的發(fā)生。最近,大慶研究:18323年隨訪的最新結果也再次證實,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可降低IGT人群的T2DM發(fā)生風險——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組進展為T2DM發(fā)生率為72.6%,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89.9%(P=0.001)。
因此,2007年IDF專家共識、ADA、2010年我國T2DM防治指南,以及2013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歐洲心臟病學會(EASD/ESC)指南一致推薦,強化生活方式干預為T2DM前期干預的首選。
在T2DM前期人群中進行的藥物干預試驗顯示,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a-糖苷酶抑制劑、TZDs、二甲雙胍與TZDs聯(lián)合,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中藥(天芪膠囊)等藥物治療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
而2013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yī)師學會(AACE)T2DM綜合管理路徑推薦,T2DM前期患者在減肥基礎上,可考慮首選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進行治療,無效則可適當選用TZDs和胰升血糖素樣肽-1(GLP-1)等。
鑒于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尚為初級階段,且存在地區(qū)不平衡,加之與預防T2DM相關的衛(wèi)生保健體制尚不健全,同時,由于我國探討降糖藥物干預T2DM進展的隨機對照研究較少,缺乏大型循證證據(jù)的支持,故暫不推薦使用藥物干預的手段預防T2DM。其他藥物在T2DM前期也有相關研究,但是出于長期療效、安全性和衛(wèi)生經(jīng)濟益處等因素,國內外相關指南暫時均未做廣泛推薦。
三、T2DM的二級預防
T2DM不僅表現(xiàn)為血糖升高,通常還合并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從而增加T2DM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發(fā)展速度及危害。故T2DM的治療策略應是綜合性的,包括降糖、降壓、調脂、抗凝、控制體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T2DM的綜合控制目標:新版指南提出,需綜合考慮T2DM患者的年齡、病程、預期壽命、并發(fā)癥或合并癥病情嚴重程度等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控制目標。
新版指南還對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目標進行了調整,將FPG的控制目標值范圍從2010年的3.9~7.2mmol/L放寬至4.4~7.0mmol/L,旨在避免低血糖發(fā)生ACCORD研究顯示,與標準降壓組(SBP目標值<140mmHg)相比,強化降壓組(SBP目標值<120mmHg)并不能降低T2DM患者的主要終點事件(P=0.20),故2013年ADA26J糖尿病醫(yī)學診斷標準將血壓的控制目標放寬。
我國新版指南亦將血壓控制目標值從2010年的<130/80mmHg放寬至<140/80mmHg。PROVEIT-TIMI研究顯示,對于合并明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有利于降低遠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并結合其他研究結果和國外指南,新版指南對合并冠心病患者的LDL-C水平控制更為嚴格(從2010年的<2.07mmol/L到2013年的<1.8mmol/L)。
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路徑:新版指南對T2DM降糖治療路徑進行更新(圖2)。藥物衛(wèi)生經(jīng)濟學、療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臨床證據(jù)及我國國情等是選擇治療時考慮的關鍵因素。
二甲雙胍經(jīng)過大型臨床試驗和其他循證醫(yī)學證實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國際上,是IDF、AACE、加拿大及ADA等糖尿病指南一致推薦的一線降糖用藥首選。我國指南遵循國外循證證據(jù)及和我國資料,故推薦二甲雙胍作為一線降糖用藥的首選。
一線備選藥物有a一糖苷酶抑制劑和胰島素促泌劑,這二類藥物在我國除了二甲雙胍外,都是我國T2DM的主要口服降糖藥。最新的循證證據(jù)MARCH研究指出,新診T2DM患者每天服用阿卡波糖300mg與二甲雙胍1500mg降糖療效相當,與基線比較,降低HbA1c達1%以上,且安全性良好,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在有效降糖同時可伴隨體重減輕。
胰島素促泌劑有更多的大型臨床試驗和其他循證醫(yī)學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另外,由于新機制的降糖藥物在國內不斷上市,應用也逐漸增多,這些藥物有不同的作用特點,以及在使用藥物治療時需要考慮的個體化因素,二線藥物不再分主要治療路徑和備選治療路徑。
四、T2DM的三級預防
大血管病變的防治我國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常見。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北京等4地10家醫(yī)院共3469例T2DM患者的住院病歷進行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及相關大血管疾病資料進行統(tǒng)計,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別占41.8%、25.1%和17.3%。
有資料表明,現(xiàn)階段我國大多數(shù)T2DM患者都是在出現(xiàn)冠心病和卒中等嚴重心血管并發(fā)癥緊急入院時才被發(fā)現(xiàn),極大地增加疾病致殘及致死率,增加醫(yī)療費用,且患者預后更差。
新版指南強調對糖尿病并發(fā)癥尤其是心血管病并發(fā)癥的綜合干預,包括在沒有明顯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但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T2DM患者中,采取降糖、降壓、調脂(主要是降低LDL-C)和應用阿司匹林治療,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而UKPDS研究表明,早期進行長期的強化降糖治療,最終可帶來大血管獲益。
微血管病變的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與高血糖密切相關。DCCT、UKPDS、Kumamo-to、糖尿病與血管疾病行動研究(ADVAN-CE)、美國退伍軍人糖尿病研究(VADT)等強化血糖控制的臨床研究結果提示,強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如背景期視網(wǎng)膜病變、UACR30~299mg/24h等)進一步發(fā)展的風險。
五、其他的更新要點
新版指南還更新了減重手術治療的適應證,與國外指南有所不同。強調BMI≥32kg/m2者可考慮,BMI28~32kg/m2者慎選,BMI25~28kg/m2者不考慮。這是因為手術對某些患者可暫時緩解肥胖,但長遠其療效還有待證明。新版指南更新了MS的診斷標準,將MS診斷指標中的BMI改為WC男≥90cm,女≥85cm,以強調腹型肥胖的重要性。
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增加,其重要臟器功能下降,并發(fā)癥與合并癥眾多且嚴重,合并用藥情況復雜,預期生存期等相對縮短,是T2DM防治的重點人群。
故新版指南強調對老年T2DM的血糖管理,將易出現(xiàn)功能缺陷、認知障礙、抑郁、跌倒、尿失禁及營養(yǎng)不良等一組臨床“癥候群”的老年T2DM患者定義為“老年綜合征”,以加強對老年T2DM的重視,避免各種危險因素間的累加效應。
新版指南還更新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了更加便于臨床應用,指南采用原衛(wèi)生部2011年發(fā)布的行業(yè)標準,即75gOGTTFPG≥5.1mmol/L,服糖后1hPG≥10.0mmol/L,服糖后2hPG≥8.5mmol/L,取消服糖后3h時點,空腹和服糖后1h或2h有一個時點異常即可診斷。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糖尿病臨床研究的豐富,新版指南更新時更加注重系統(tǒng)的匯集在中國人群中產(chǎn)生的臨床證據(jù),并結合國外大型循證資料及前3版指南修訂的經(jīng)驗,使新版指南更符合我國國情和臨床治療的需求,以便更好的指導醫(yī)務工作者的臨床應用和提高我國糖尿病的整體防治水平。
適用于行動不便者及年老移動不便者作為助行輔助用具。
健客價: ¥189供行動困難的殘疾人、病人及年老體弱者作代步工具。
健客價: ¥464用于測量成人血壓及脈搏數(shù)。
健客價: ¥318用于測量人體血壓及脈搏。(不適用于新生兒及嬰幼兒)
健客價: ¥318用于各種類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尤其適用于:病情較輕,甲狀腺輕至中度腫大患者;青少年及兒童、老年患者;甲狀腺手術后復發(fā),又不適于放射性131I治療者;手術前準備;為131I放療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2351.用于成人和1歲及1歲以上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磷酸奧司他韋能夠有效治療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臨床應用數(shù)據(jù)尚不多)。2.用于成人和13歲及13歲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預防。
健客價: ¥73用于各種類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尤其適用于: 1.病情較輕,甲狀腺輕至中度腫大患者。 2.青少年及兒童、老年患者。 3.甲狀腺手術后復發(fā),又不適于放射性131I治療者。 4.手術前準備。 5.作為131I放療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4用于各種類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尤其適用于: 1.病情較輕,甲狀腺輕至中度腫大患者; 2.青少年及兒童、老年患者; 3.甲狀腺手術后復發(fā),又不適于放射性131I治療者; 4.手術前準備; 5.作為131I放療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6.81.用于成人和1歲及1歲以上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磷酸奧司他韋能夠有效治療甲型和乙型流感,但是乙型流感的臨床應用數(shù)據(jù)尚不多)。 2.用于成人和13歲及13歲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預防。
健客價: ¥193抗甲狀腺藥物。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尤其適用于:病情較輕,甲狀腺輕至中度腫大患者,青少年及兒童、老年患者;甲狀腺手術后復發(fā),又不適于用放射性131I治療者;手術前準備。
健客價: ¥10.5芳香通竅。用于緩解鼻腔炎癥引起的鼻塞及鼻塞所致的頭痛等癥狀。
健客價: ¥18清熱、通淋、消炎止痛。用于淋病、睪丸腫大、膀胱炎、腰痛等。
健客價: ¥96清熱、通淋、消炎止痛。用于淋病、睪丸腫大、膀胱炎、腰痛等。
健客價: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