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中藥毒性~
摘要:中藥毒性有三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藥材本身
慎防中藥毒性
國人喜愛中藥,原因之一就是中藥的成份大都來自天然,就和我們的每曰食品一樣,毒性就理所當然要小得多了。所以國人對于中藥就和我們的一曰三餐那樣堅信不移。這也是國人對中醫(yī)的認識中的誤區(qū)之一。
中藥為什么以天然原料為主呢?這里有兩個原因。其一,和古代其它各民族一樣,中國古人也沒有從天然原料中分離和提煉有效成份,或者合成新的化學品的能力,更談不上使用微生物
制藥了。所以直接使用天然
藥物是受條件和技術所限,基本上是一種無奈。其二,中醫(yī)是相信“天人合一”的。所以中藥主要來源于天然,這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少數化學、生物制品藥物。其中植物藥占到80%多,植物藥使用也最普遍?!侗静菥V目》中載藥1892種,幾乎都是天然的。
來自天然的,未必就一定安全。廣東的老百姓吃野味吃上了癮。這野味之中以一種叫“果子貍”的動物最走俏。在2003年廣東的老百姓吃“果子貍”吃出了薩斯病,舉國遭殃。“果子貍”是不是天然的呢?
今天流行的許多中藥依然是主觀臆斷結果。比如說服用虎骨來“強筋骨”,食用狗鞭、牛鞭“壯陽”,用
何首烏治療白頭發(fā)等,基本無科學道理。須知強筋健骨在西醫(yī)上可以通過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吸收而實現(xiàn)。增加D的吸收的辦法之一就是多曬太陽。老虎骨頭和豬骨頭的化學結構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其鈣質都不易為人體直接吸收。喝虎骨酒不過是在服用安慰劑而已。動物身體的荷爾蒙和人體中的荷爾蒙不一樣。狗鞭、牛鞭作為藥物,也只能是自欺欺人。對于何首烏,即便它真的可以給患者帶來滿頭烏發(fā),那么,假如患者是個金發(fā)碧眼的歐洲人呢?
實際上中藥就是大自然制造的有機或無機化學品。即使某種中藥存在某種療效,那也是那種藥材中的某種化學成份起的作用。大多數中藥藥材中有效成分含量不高,要大量服用才可產生效果。來自天然的藥材并非只含有一種有效成份,而是同時含有成百上千種和治病無關的其它的化學物質在里面。大量服用這些額外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會產生哪些作用呢?這就很難說了。有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有的會與人體或其它中藥中的一些化學物質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中醫(y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并非給病人只開一味藥,而是一個方子里有幾味至幾十味藥。這么多的東西混雜在一起,里面的成百上千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就很難不互相起作用。這些復雜的化學物質互相反應后有沒有可能生成新的有害物質?這也很難說。所以,采用天然藥材,未必就是安全的。相反,在不少情況下是有害無益的。許多中藥本身就含毒。像大黃、雄黃、麻黃、曼陀羅、朱砂、雷公藤、馬兜鈴、
蒼耳子、蟾酥等有毒中藥廣泛存在于許多
中成藥之中。古人說的“是藥三分毒”確實是中藥的一個大問題。很多中藥的毒性豈止是“三分”。
吃藥和吃飯都是吃,但是兩者的科學原理卻完全不同。飯的花樣是越多越好。但藥的成份越少越好,目的是集中有效成分,提高藥效,并且降低副作用。
西藥在被批準使用前對于其毒副作用須進行詳細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嚴格確定使用劑量。這使毒副作用降低到安全的范圍。通過長期跟蹤病人的辦法來確立藥物的長期和慢性副作用。對于所有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說明書上進行詳細說明,幫助病人充分了解可能的副作用以及處理辦法。一些副作用較大的老舊藥物,如氯霉素、鏈霉素等早已被淘汰。西藥上市后還一直有許多人繼續(xù)做療效和安全性研究,故時間愈久,醫(yī)藥界對西藥的了解愈深。西藥對于副作用科學有效管理,不允許毒性高藥品進入市場,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
中藥毒性有三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藥材本身。象馬兜鈴酸、硫化汞、硫化砷、柴胡皂苷、水蛭素、小檗堿、檳榔堿、薯蕷皂苷、秋水仙堿、硝基化合物、番木鱉堿、斑蝥素、蚤體苷、毒蕈素膽堿等毒素存在于許多中藥里。中藥毒性的第二個來源是環(huán)境污染,中國如今污染的土地和水體比比皆是。中藥毒性的第三個來源是加工制作中的工藝問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