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腺癌多在頸管內呈內生性生長,臨床診斷困難,有學者建議對TCT發(fā)現的無決定意義的非典型腺細胞(AGCUS)均應行陰道鏡下的多點活檢,并使用宮頸管搔刮術,必要時輔以冷刀錐切,以免誤診和漏診。有研究發(fā)現CA125對宮頸腺癌有一定的診斷意義并與預后相關,一些分子標志物等也與宮頸腺癌的發(fā)病相關,相信隨著此類研究工作的進展,宮頸腺癌也將邁進分子診斷的時代。
文獻報道宮頸腺癌的5年生存率為25%~68%,其中Ⅰ期為60%~99%,Ⅱ期為37%~90%,Ⅲ期為8%~38%,Ⅳ期為0~14%。影響宮頸腺癌的預后影響因素有FIGO分期、腫瘤大小、病理分化、肌層浸潤、淋巴結轉移等。
有研究認為腺鱗癌與黏液腺癌患者的預后較差,還有個別報道年輕宮頸腺癌患者預后較差。多因素分析顯示:除臨床分期、肌層浸潤和淋巴結轉移外,腫瘤形態(tài)也是宮頸腺癌獨立的預后影響因素,內生型與潰瘍型腫瘤預后較差。而年齡、分娩次數、手術方式及是否保留卵巢等與預后無關。
(實習編輯:吳靜雯)
點擊查看更多子宮癌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