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的目標
站立排尿
勃起伸直
尿道正位開口
尿流尿線適當
并發(fā)癥率低
尿道下裂只能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矯正
正?;蚪咏5耐庥^——近似包皮環(huán)切術后外觀
手術矯正的一般要求:
陰莖頭成形重建錐形陰莖頭
彎曲矯正充分矯正陰莖彎曲
外口成形重建正位裂隙狀外口
尿道成形重建適當口徑和長度的新尿道
陰囊成形重建與陰莖分開的球形陰囊,可供正常容納睪丸
皮膚覆蓋重建相對均勻分布的陰莖皮膚覆蓋,不致明顯短縮、彎曲和冗贅
復雜性尿道下裂是指多次修復失敗的尿道下裂,曾被稱之為“尿道下裂殘疾”。最常發(fā)生在用游離皮片或黏膜做尿道的病例。臨床上較常見的是球狀陰莖頭、陰莖體下曲;尿道攣縮、狹窄或閉鎖、擴張失敗后局部感染水腫及象皮腫形成;成形的尿道遠段狹窄、近段擴張;用陰囊皮膚做尿道者有毛發(fā)及結石生長,皮膚皺縮和肥厚;尿道多發(fā)瘺孔與狹窄并存等。上述情況都不宜做姑息性修補,而應根據(jù)局部情況及術者經驗采用一期或分期再修復手術。
陰莖頭深切開及新尿道口分期成形術
一、適應征
陰莖頭下曲、陰莖頭段尿道閉鎖或狹窄。
二、設計原理
自腹側正中縱行切開正常成人的龜頭,終末段尿道即可展平為一寬約2.5cm的黏膜上皮條,它與龜頭的背側皮膚間僅有少量海綿體組織相隔。將展平的龜頭重新提起,則龜頭尿道和尿道口外形均能恢復原狀。
三、手術步驟
(1)切口。在陰莖頭背側縫一針縱牽引絲線,距冠狀溝0.3~0.5cm處環(huán)繞冠狀溝切開陰莖皮膚,深達白膜。腹側切口向遠側延伸,將龜頭縱行切開,其間終末段閉鎖或狹窄尿道也一并剖開,使龜頭展平。如夠深的正中縱行切口仍不能使球狀龜頭展平,則可在切開的海綿體組織內加做側切口,務必使龜頭展平,徹底止血。
(2)矯正陰莖下曲。當合并陰莖頭腹側移位畸形時,須從側面充分分離陰莖頭海綿體與其腹側終末陰莖海綿體粘連,使陰莖頭下曲矯正。合并的陰莖體下曲也一并矯正,將白膜表面索狀纖維帶、瘢痕、皮下象皮腫組織或病變尿道組織徹底切除,使陰莖伸直。
(3)皮瓣海綿體成形。用已徹底清除皮下組織的全厚皮片敷貼在深切口形成的海綿體暴露面上,或轉移鄰近陰莖皮瓣覆蓋創(chuàng)面。在皮片或皮瓣上做多個3~4mm小切口以引流移植面滲血,加壓包扎,做恥骨上膀胱造瘺或經會陰尿道造瘺。
(4)新尿道口二期成形。在一期龜頭深切開、植皮創(chuàng)面愈合至少6個月后施行。
切口:繞尿道口向陰莖頭尖做兩條平行切口,寬度根據(jù)陰莖發(fā)育情況而定,成人1.5~2cm。切開皮膚達白膜表面,形成長方形上皮條。在龜頭處切開海綿體組織少許,可增加供縫合的海綿體組織厚度。
新尿道成形:將上皮條兩側緣與深部組織游離,留下中央寬闊的基底附著于陰莖海綿體上。經尿道外口插入多孔硅膠管做支架,將皮瓣包繞之,用5-0可吸收縫線間斷縫合形成新尿道。
皮膚覆蓋:于白膜表面潛行分離兩側陰莖皮膚,使之能無張力覆蓋新尿道。陰莖皮膚不足,可將陰囊皮膚向陰莖干轉移。3-0絲線縫合皮下,間斷垂直褥式縫合龜頭及陰莖皮膚。尼龍網加壓包扎。做恥骨上膀胱造口或會陰尿道造口。
四、術后處理
①注意創(chuàng)口血運。
②使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③進流質飲食3天,防止過早排大便污染傷口。
④尼龍網紗在術后4~5天拆除,7~8天拆線,如切口愈合好,可于術后12~14天拔除尿轉流管和尿道支架管,從尿道排尿。
五、注意事項
(1)陰莖海綿體尖端的龜頭不可過分解剖,以防損傷重要的陰莖背側血管叢,造成陰莖頭血運和勃起的障礙。尿道下裂患者由于本身缺乏連接尿道球部與龜頭的尿道周圍海綿體組織,上述血管叢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2)龜頭一旦切開后,其遠端用于尿道口成形的部分應仔細的評估和修剪,以便回卷后可形成正位裂隙狀外觀。
(3)游離皮片即刻成活依賴于其基底上皮細胞與移植床營養(yǎng)滲出液直接接觸,而非傳統(tǒng)觀念的血管對接,故移植皮片所有皮下組織均應削除并防止血塊在皮瓣下積聚。在皮瓣上做多個小切口以引流滲液,加壓包扎非常必要。
(4)帶蒂皮瓣的蒂部皮下組織常在龜頭回卷縫合時形成皺褶,排尿時在終末段尿道中產生湍流,尿線偏歪,因此以游離全厚皮片制作龜頭部新尿道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