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的牙齦萎縮
隨著年齡的變化,牙齦有可能出現(xiàn)少量的退縮,這類情況在老年人中比較多見,但引起的牙齒敏感較輕微。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由于長期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導致牙結(jié)石、牙菌斑在齦緣、牙縫間的堆積,從而持續(xù)釋放毒素刺激牙齦,造成牙齦紅腫、口臭、牙松動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在經(jīng)過牙周治療治療后如洗牙、牙周刮治后,由于治療消除了牙周炎炎癥和局部刺激因素,原來紅腫發(fā)炎的牙齦逐漸恢復,因為牙周炎而導致的牙槽骨退縮和牙肉與牙齒的依附關(guān)系喪失,牙齦慢慢萎縮,暴露出牙根。
3.牙列不齊
牙齒錯位,別小看牙齒不齊造成的問題!牙槽骨也就那么多,一旦牙齒擁擠了,有些牙齒表面覆蓋的牙槽骨可就薄了不少;這種情況下,一旦咬東西不得當或習慣不佳,有可能會造成牙槽骨進一步吸收,牙齦自然也就萎縮了。有時候有些人牙齒天然解剖結(jié)構(gòu)不佳,分叉特別大,這種牙齒牙槽骨吸收的風險也較一般牙齒要大;
4.刷牙暴力、方式不對
刷牙方法不對,用力不當,會刺激牙齦,習慣橫著刷牙往往更容易發(fā)生牙齦萎縮,因為此時的刷牙倒不如說是「鋸」掉牙槽骨和牙齦;不正確地使用牙簽會刺激局部的牙肉和牙槽骨,形成牙齦萎縮。
5.不良的口腔修復體
若有做的不好的假牙,比如活動假牙的固定裝置(卡環(huán)),刺激了牙齦,便會發(fā)生炎癥,從而造成牙齦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