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的形成比我們想象中要復雜得多。糖類當然是罪魁禍首,同時,基因、飲食、免疫力、敏感性、口腔衛(wèi)生和氟化物的暴露情況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齲齒也是一種傳染性疾病!
無論寶寶多么小,都有可能患齲齒。研究顯示,3歲以下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一些致齲菌(會引起齲齒的細菌)能夠由父母傳播給孩子,這會大大增加寶寶患齲齒的幾率。這種傳播叫做“垂直傳播”。若父母嘴里有嚴重的未經(jīng)處理的齲齒,是最容易傳染的。
細菌能夠通過唾液傳遞給寶寶。一些家長平時不在意的小動作,例如,喂寶寶之前嘗一口呀、與寶寶共用餐具呀、吹涼食物呀、kiss寶寶的小嫩唇呀…都可能傳播變鏈菌(一種引起齲齒的細菌),其產(chǎn)生的酸會腐蝕牙齒表面,形成齲齒。所以,即使寶寶不喝果汁、不吃棒棒糖,如果粑粑麻麻嘴里的變鏈菌傳給寶寶,也會形成齲齒。好消息是,只有當家長口中有活躍期齲齒時,才能夠傳遞這種可怕的細菌。不過,大家還是盡量避免這種唾液傳播吧!!
小貼士:一般來講,牙齒在剛長出來的前幾年比較容易患齲。為了降低寶寶患齲幾率,準麻麻們在懷孕期間就要進行牙齒檢查,在寶寶第一顆牙齒剛長出就要去看牙醫(yī),并盡早開始幫寶寶清潔牙齦和牙齒。
(實習編輯:徐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