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不論是出生于何地,都能學會當?shù)氐恼Z言、風俗等,因而能在不同的場所中察言觀色,表現(xiàn)出適當?shù)那榫w與行為。
由于自閉癥兒童缺乏大量的社會經驗,因而在社會情境中,他們所注意的人、事、物往往與眾不同。
大部份人都會注意到關鍵性的訊息,例如臉部的表情;而自閉癥兒童很可能注意的是嘴巴或物品等非關緊要的訊息,以致影響到他們與人進一步的互動。
游戲與日常生活干預模式特別強調在自然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干預,比如吃飯、穿衣、洗澡、聊天、說故事時進行干預訓練。
但在生活中進行各種能力學習時,自閉癥兒童可能會有動機、環(huán)境過于復雜,注意力不集中;感官適應困難;干預密度不足;學后鞏固不佳等各種的問題,因此還需要通過游戲來強化干預內容的學習。
社會性趨向指的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趨向各種社會性刺激或訊息的行為傾向。包括對于人的眼神、臉孔、聲音、動作、情緒等各式各樣的社會性刺激或者信息的自然趨向與響應。
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閉癥兒童常對于熟悉的人少有表情、滿足于自處、異常的眼神接觸、對其他兒童的興趣有限、社會性微笑有限、動作模仿有限、叫其名字響應不佳、很少看其他人手上所拿的玩具等等都是社會性趨向不佳的表現(xiàn)。
要訓練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趨向能力,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做法:
1.在日常生活的例行性活動中,藉由中斷的做法,誘發(fā)自閉癥兒童的眼神注視;
2.模仿自閉癥兒童的自我刺激與重復性的行為;
3.感官肢體動作的社會性游戲。
日常生活中的干預
日常生活中充滿了許多的例行性活動,例如吃飯、洗澡、睡覺等都是很熟悉的例行活動。這時,孩子是可以理解活動發(fā)生情境的。
因此,在日常的例行活動中,如果突然中斷活動的進行,孩子會感知到異常,有可能會透過口語、動作或者眼神注視加以補救,希望活動能持續(xù)進行。
此時家長應該要等待孩子反應至少5~10秒;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才能以聲音、口語或者動作協(xié)助孩子。
初期干預訓練時可以孩子的眼神注視為主要的訓練目標。
比如,在吃飯時,故意不夾菜給孩子,誘發(fā)他的反應;等待孩子有所動作時,設法吸引他的目光后(可以用聲音或者動作吸引),才將碗給他或者菜夾給他。
除了吃飯外,其他諸如洗澡時與散步等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機會可以進行提高社會性趨向能力的干預。
其中以搞笑最為可行,亦即透過夸張的表情、動作或者聲音來吸引孩子,讓孩子注視或者接近你,都是很有效的做法。
模仿游戲
研究發(fā)現(xiàn),模仿自閉癥兒童可以增進他們對于模仿者的注視或者微笑等社會性趨向的行為。
模仿他們時,不要評斷他們行為的好壞。
所有的自我刺激性行為或者重復性行為都加以模仿;模仿時可以口語描述正在模仿的行為,以強化兒童的注意力。
模仿時,加入可以誘發(fā)大肢體動作的玩具,效果會比較好。
但切勿放進兒童高度喜歡的玩具(只要放進中等喜歡的玩具)與復雜度高的玩具。否則兒童可能會過渡著迷于玩具的操弄,而忽視旁邊模仿他的人。
一旦兒童對于模仿游戲產生興趣,開始想要與干預者互動時,干預者應自然地響應兒童,并與其互動,不必再模仿他。
感官肢體動作游戲
自閉癥兒童常有感官動作異常的情形:有時是過于敏感,有時是過于遲鈍。
過于敏感者則要避免強烈的刺激,不然孩子會逃避與人的接觸;過于遲鈍者則有強烈感官動作刺激上的需求,很適合用來當作干預訓練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