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一他人分化認知
沃尼茲等人指出,自閉癥兒童之所以不能與人很好地交往,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能將自我與非自我很好地區(qū)分開來。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幾篇關于自閉癥兒童的視覺性自我認知的實驗研究論文主要圍繞著下列兩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一是探討了自閉癥兒童有無視覺性自我認知,二是探討了自閉癥兒童的視覺性自我認知能力與其他能力的關系。前者多借鑒嘎魯普的“顏面記號任務”實驗范式;后者多采用相關分析的方法。例如,道孫等人的研究發(fā)現,自閉癥兒童的視覺性自我認知、對客體的永存性的認知和口頭語言三者之間都有顯著相關性。但是,這些研究設計只是讓受試兒童單獨一人站在鏡子前觀察自己,沒與對他人認知的比較。因缺乏兩類認如的比較,就很難對自閉癥兒童是否有真正的視覺性自我認知做出確切的判斷。再者,研究僅根據受試兒童能否擦去臉上的記號得出結論,而沒能深究其認知過程中所蘊涵的心理活動。
二、靜態(tài)一動態(tài)自我再認
“靜態(tài)、即時的鏡像自我再認”是指兒童在自由游戲活動中,自發(fā)地看、走近或面對鏡中的自己微笑等反應;“動態(tài)、延時的錄像自我再認”則指受試兒童在看到自己15分鐘前被拍攝的游戲活動中“我”的影像時的反應。
研究發(fā)現:第一,從視覺行為上,發(fā)現了受試的自閉癥兒童都對“錄像自我”表觀出更大的興趣。第二,自閉癥兒童在“鏡像自我再認”與“錄像自我再認”上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帶著很強的積極情緒,注意地看自我影像。這個結果也為前面所述的“自閉癥兒童有著初步朦朧的自我認知”結論提供了一個佐證。與此同時,還發(fā)現了兩種認知的不同之處,那就是自閉癥兒童帶著更強的積極情緒來看鏡中的自我影像。積極情緒的發(fā)生率顯著地高于消極情緒。第三,受試的自閉癥兒童的“鏡像自我再認”與“錄像自我再認”之間有著內在關聯。“錄像自我再認”的“瞥自己”的行為與“鏡像自我再認”中的接近行為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相關關系。說明兩種認知也是相互影響,互為作用的。
這給我們今后的干預提供了一個參考:要強化自閉癥兒童的自我認知,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我們可以首先通過鏡子來進行。在提高自閉癥兒童即時靜態(tài)的自我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而提高他們延時動態(tài)的自我認知水平,最后達到能對“自我”的抽象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嵙暰庉嫞狐S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