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頸病理生理學和臨床表現(xiàn)
摘要:CMT患兒還可因持續(xù)性頭部傾斜及對環(huán)境進行感知而出現(xiàn)非典型姿勢和運動。嬰兒通過頸部翻正反射控制反重力運動,并控制生成穩(wěn)定姿態(tài)。
鏡下檢查CMT患兒的受累SCM肌肉組織,可見肌肉被致密的纖維組織所替代。對受累組織進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結果表明,CMT可能由宮內或圍生期SCM肌肉筋膜室綜合征所致。肌肉筋膜室綜合征發(fā)生時SCM肌肉會出血
水腫,這是由于頭頸部側彎和旋轉導致了SCM肌肉損傷。
肌肉的間質性纖維化有時表現(xiàn)為可觸及梭形纖維塊或腫塊,纖維塊或腫塊在出生后前3周變得明顯,大約1月齡時達到最大尺寸。腫塊中包含成熟和分化的成肌細胞、纖維母細胞、肌成纖維細胞和間質樣細胞。在體外間歇性的拉伸和松弛通??纱碳こ杉〖毎蚀?、增生,而肌細胞生成時的節(jié)律性收縮可誘導肌纖維有合適的走向。這也是早期進行頸部物理療法可預防肌肉纖維化的生理基礎[5]。
CMT患兒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頭部向受累肌肉一側傾斜,旋向對側。盡管CMT患兒可能有同向傾斜和旋轉,但出現(xiàn)此類表現(xiàn)時,仍應進行鑒別診斷,考慮除CMT外的其他原因,如先天性脊柱畸形、顱內腫瘤、眼部異常、感染或
惡性腫瘤。CMT可能伴發(fā)頭顱和面部不對稱(斜形頭除外)。下巴不對稱及下頜骨
發(fā)育不良可能是CMT的首發(fā)表現(xiàn),有些母親可發(fā)現(xiàn),對患兒進行某一側乳房哺乳較對側困難?;純憾恳部刹粚ΨQ,表現(xiàn)為斜頸側或SCM受累側
耳朵較小。斜頸對側耳隨枕壓扁被推向前方。斜頸側眼常較小,由于斜頸對側頂葉枕扁平,斜頸同側額部較平坦(見圖1)。
除面部不對稱表現(xiàn)外,CMT患兒還可因持續(xù)性頭部傾斜及對環(huán)境進行感知而出現(xiàn)非典型姿勢和運動。嬰兒通過頸部翻正反射控制反重力運動,并控制生成穩(wěn)定姿態(tài)。CMT可改變平衡的支持基礎或淺、深肌群間的相互作用。CMT患兒的姿勢異常還包括肩膀抬高并向較短一側側彎。CMT患兒的目光常朝向頭轉向的一側,這進一步使偏頭癥狀加重。上述表現(xiàn)在發(fā)育遲緩、斜形頭及CMT患兒中較常見,因為這類患兒不能對抗頭部扁平趨勢和持續(xù)偏轉姿勢,進而無法進行正常活動。
一項相關假說認為,CMT以肌肉力學改變?yōu)榛A。斜方肌可維持肩帶和手臂的穩(wěn)定及功能。源于胸廓的肩帶肌需要穩(wěn)定的基礎以維持正常功能。許多主要頸部肌群附著于上肢帶骨、肋骨及SCM鎖骨組成的結構,它們可引起頸部肌肉的不協(xié)調活動并受其影響[6]。有研究顯示,CMT和大運動遲緩有關。另一項研究表明,一些CMT患兒表現(xiàn)為肌張力減退或低肌張力,這可能與他們在子宮內的位置不當有首要關系。
CMT也延滯了患兒在其他領域的發(fā)育,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個人社交能力、精細運動控制能力和交流能力等。這些影響的產生原因可能為,患兒接近周圍環(huán)境和刺激所有領域發(fā)育的軀體力量較弱,也可能為總體發(fā)育遲滯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在CMT未被矯正的大齡兒童或成人中,顱面畸形可持續(xù)存在,從而導致明顯的面部不對稱。在患兒5歲左右,其面部
骨骼不對稱開始出現(xiàn),同時伴發(fā)下頜骨畸形和咬合異常。眼眶及上頜骨畸形在較大年齡時出現(xiàn),以偏向患側和垂直位置降低為特征?;蔚膰乐爻潭瓤呻S年齡增加而增加。CMT未被矯正的大齡兒童存在較多的校園問題,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需給予此類患兒更多的特殊教育服務。上述校園問題的最常見原因為,父母對患兒面部外觀的關注,以及患兒可能因為外觀受到嘲笑甚至侮辱?;純旱男睦戆l(fā)展可能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落后。
對于未接受治療的成人CMT患者,為改善其面部不對稱,整形外科醫(yī)師或頜面部外科醫(yī)師可進行外科手術矯正。這些外科手術可改善面部不對稱,但是很少能完全矯正面部不對稱。未經治療的成人CMT患者的主要問題為面部不對稱,兒童患者的主要問題為粗大運動受限。若未經治療的CMT成人患者存在較多的頸部及上身軀干活動問題,如軟弱或僵硬,則可能引起姿勢或對齊功能紊亂,進而導致慢性頸部或背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