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茂良教授系著名的針灸學家。從事醫(yī)教研工作六十年,以其醫(yī)術精湛,治學嚴謹,造詣深而蜚名海內外。
他對針灸治病,強調精簡疏針,認為取穴少則針力專,奏效自速;取穴過多則針力分散,甚至相互抵觸,影響療效。
筆者在隨師學習期間,發(fā)現他在臨床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常運用病變部位所屬的表里經絡或手足同名經,每經取一穴,配穴處方,即目前所稱的“對穴”。
治療頭痛,常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受到患者的歡迎。為了推廣其臨床經驗,現介紹如下。
例1:風寒頭痛
蔡某,女,23歲,工人。1992年2月11日初診。主訴:受涼之后感頭痛1天??淘\:頭痛連及項背,遇風寒則加劇,骨節(jié)酸痛,不發(fā)熱,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證屬風寒外襲,衛(wèi)陽失宣而致頭痛。治法:祛風散寒,解表定痛。
取后溪一一束骨
操作方法:后溪要直刺1寸,行緊提慢按瀉法,反復行針,使針感向上傳達。束骨,直刺0.5寸,行提插瀉法,使針感擴散。
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后頭病著減。翌日又針一次,痛止病除。
按語: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輸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有宣通陽氣,疏散表邪,通絡止痛之功。束骨為足太陽膀胱經輸穴,有宣通本經陽氣,祛風散寒,發(fā)汗解表而止頭痛之效。
二穴配合,屬手足同名經配穴法,一手一足,一上一下,同經相應,互相促進,疏通太陽經氣,太陽主一身之表,故有祛散外邪,祛風止痛之功效。
例2:風熱頭痛
張某,男,42歲,工人。1991年8月3日初診。主訴:發(fā)熱頭痛2天??淘\:頭脹而痛,發(fā)熱惡寒,體溫39.0℃,面目發(fā)紅,口干渴,二便調,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證屬風熱外受而致頭痛。治法:清解表邪,表解則頭痛自去。
取合谷一一飛揚
操作方法:合谷直刺1寸,得氣后將針斜向上方,行提插瀉法,使針感向上傳達至臂部。飛揚直刺2寸,行快速有力的捻轉瀉法,使針感向上下放散。
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時已得微汗,測體溫下降至37.5℃,患者頭痛亦止,自覺全身舒快。翌日又針一次,發(fā)熱退清,無不適感。
按語:合谷有發(fā)汗解表、治療表證的作用;飛揚治療表證,見于?靈樞·寒熱病?篇中,取足太陽飛揚穴為主,以發(fā)其汗。按飛揚穴屬足太陽經絡穴,即所謂三陽之絡,太陽主表,針瀉之以發(fā)其汗而解表,與合谷配合,大有相得益彰之功,收效甚快。
例3:肝陽頭痛
高某,男,44歲,駕駛員。1991年6月2日初診。主訴:有高血壓病史2年,常因勞累及情緒激動誘發(fā)頭痛加重??淘\:頭痛偏于兩側,伴眩暈,心煩易怒,口干而紅,血壓增高到180/100mmHg,舌紅,苔薄黃,脈弦。證屬肝陽上擾所致。治法:平肝潛陽以止痛。
取外關一一足臨泣
操作方法:外關直刺1寸。用緊提慢按瀉法,使針感向上傳達。足臨泣直刺0.5寸,亦用提插瀉法,進針后反復行針,使針感向上傳達。
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后,頭痛著減,頭目亦感清爽。連針六次,血壓降至正常范圍,頭痛、眩暈等癥狀悉除。
按語: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能通經絡之氣滯,調和氣血而止疼痛。足臨泣為足少陽膽經輸穴,八脈交會穴。能平肝熄風,瀉熱明目,聰耳,疏泄肝膽,調和氣血,宣通經絡,散瘀定痛,兩脈相合于目銳眥、耳后,二穴合用,屬手足同名經配伍之例,能起到相互促進,相互為用,增強清泄肝膽之力,故收效快捷。
例4:血虛頭痛
張某,女,38歲,教師。1992年1月8日初診。主訴,頭痛乏力2年??淘\:頭痛隱隱,目澀眼花,勞累后尤甚,面色少華,唇舌色淡,脈細。證屬營血虧虛,不能上榮于頭所致。治法:益氣養(yǎng)血,從本圖治,不可頭痛醫(yī)頭。
取太沖一一三陰交
操作方法:太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達足掌,以透涌泉,用慢提緊按補法,達到肝腎兩補的作用。三陰交直刺1寸,亦用提插補法,使針感向上下傳達。
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后頭痛著減。連針12次,諸癥悉除。
按語:《內經》謂五臟有病,當取之原穴,太沖為肝經原穴,而肝藏血,故取之可達養(yǎng)血之效。血虛總不離肝腎之虛,太沖直透涌泉,一針兩穴,肝腎同補,達到養(yǎng)血之效。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可調補脾胃,以促氣血生化之源,況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之處,血虛多屬三陰不足,補此一穴,又可達到補養(yǎng)三陰之目的,而氣血亦自來復。故頭痛眼花等癥,自然消失。
例5:瘀濁頭痛
吳某,男,50歲,工人。1992年1月31日初診。主訴:頭昏、頭痛、嗜睡一年多??淘\:形體肥胖,頭昏頭痛,常胸悶脘痞,納呆嗜睡,苔白膩,脈弦滑。證屬痰濁內盛、蒙蔽清陽、清竅失養(yǎng)所致。治法:泄化痰濁以宣清竅。
取強間一一豐隆
操作方法:強間斜刺捻轉瀉法。得氣后將針提起,向上、下、左、右方向斜刺,反復行針,使針感向四周擴散。豐隆直刺2寸,行緊提慢按瀉法,使針感向上、下傳達。
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后頭痛頭昏消失。連針六次,胸脘得舒,苔膩漸化,頭痛頭昏悉除。
按語:強間屬督脈經腧穴,上行巔頂。?銅人經?言其主治腦旋目運,頭痛不可忍。?百癥賦?說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大成?亦稱主治頭痛目眩??梢姳狙v來均用以治頭痛,針刺向四周斜刺,使得氣擴散,有當時止痛之效。
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絡穴,別走足太陰脾經,能溝通脾胃兩經。脾胃為生痰之源,針此一穴,以健運脾胃功能,而達除痰化濁之效。
例6:瘀血頭痛
王某,男,30歲,干部。1991年9月12日初診。主訴:一年前頭部有碰傷史,之后常感后頂部疼痛??淘\:頭后頂部疼痛,其痛如針刺,痛處固定,輕壓痛,久治不愈,舌質淡紅,略有紫色,脈細澀。證屬外傷后氣滯血瘀留阻經絡,不通則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絡定痛。
取膈俞一一行間
操作方法:膈俞向脊椎方向斜刺1寸,平補平瀉法,使針感向胸前傳達。行間直刺1寸,針向右快速有力的捻轉瀉法,使針感向上傳達。
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起針后頭痛消失,感到輕松。連針2個療程,諸癥悉除。
按語:膈俞為八會穴之一,血之會穴,有養(yǎng)血活血之功,通治一切血證,刺之以行氣化瘀。行間為足厥陰肝經腧穴,足厥陰之脈上交于頭,刺之能疏通頭部經氣,活絡化瘀,具有上病下取之義。兩穴配伍,共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療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冬季型癥,屬血熱或兼血瘀證。癥見皮膚紅斑、鱗屑、清潤肥厚、瘙癢、心煩、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黃等。
健客價: ¥26適用于伴有或不伴有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20用于成人有或無先兆的偏頭痛發(fā)作的急性治療。不適用于預防偏頭痛,不適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頭痛患者。
健客價: ¥113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療內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繼發(fā)性閉經、月經周期不規(guī)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經前期綜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產或習慣性流產、黃體不足所致不孕癥。
健客價: ¥119養(yǎng)血平肝,活血通絡。用于血虛肝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眼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
健客價: ¥36用于神經衰弱、頭痛、偏頭痛等癥。
健客價: ¥14用于成人及6-17歲兒童有或無先兆的偏頭痛發(fā)作的急性治療。不適用于預防偏頭痛,不適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頭痛患者。
健客價: ¥45適用于伴有或不伴有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38用于: 1.緩解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脊柱關節(jié)病、痛風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各種關節(jié)炎的關節(jié)腫痛癥狀; 2.治療非關節(jié)性的各種軟組織風濕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運動后損傷性疼痛等; 3.急性的輕、中度疼痛如:手術后、創(chuàng)傷后、勞損后、痛經、牙痛、頭痛等; 4.對成人和兒童的發(fā)熱有解熱作用。
健客價: ¥9.5適用于成人伴或不伴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63丹同靜用于成人有先或無先兆偏頭痛的急性發(fā)作。
健客價: ¥48用于神經衰弱、頭痛、偏頭痛等癥。
健客價: ¥5用于治療自然或術后絕經所致的圍絕經期綜合征。
健客價: ¥1101、腦供血不足,椎動脈缺血,腦血栓形成后等。2、耳鳴,腦暈。3、偏頭痛預防。4、癲癇輔佐治療。
健客價: ¥5.5主要用于腦部、周邊等血液循環(huán)障礙。 1、急慢性腦機能不全及其后遺癥:腦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癡呆。 2、耳部血流及神經障礙:耳鳴、眩暈、聽力減退、耳迷路綜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經障礙: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及神經障礙、老年黃斑變性、視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圍循環(huán)障礙:各種動脈閉塞癥、間歇性跛行癥、手腳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價: ¥38適用于成人伴或不伴先兆癥狀的偏頭痛的急性治療。
健客價: ¥38(1)腦血供不足,椎動脈缺血,腦血栓形成后等。(2)耳鳴,腦暈。(3)偏頭痛預防。(4)癲癇輔助治療。
健客價: ¥3用于成人及6-17歲兒童有或無先天的偏頭痛發(fā)作的急性治療。不適用于預防偏頭痛,不適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頭痛患者。
健客價: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