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椎穴
位置: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能摸到的第一個突出的下面)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diào)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功效:疏風散寒,溫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強身健體。
2.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臍上4寸。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diào)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體質(zhì)等功效。
3.神闋穴、氣海穴、關元灸
位置:神闋穴在腹部,肚臍中央;氣海穴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關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diào)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功效:培補正氣,溫補元陽,健運脾胃。
4.足三里灸(最常見的保健要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diào)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功效:調(diào)理脾胃,助消化,補虛弱。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外臺》: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以三里下氣。意思就是三十歲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氣血不能上攻頭,不頭暈。三十歲以后需要經(jīng)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壽。
5.三陰交穴
位置: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jīng),位于小腿內(nèi)側,內(nèi)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nèi)后緣。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diào)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diào)經(jīng)血等功效。
艾灸注意事項
1.灸前和灸后都要喝一杯溫熱的水。
2.要專心灸,注意防火。特別是不能一不留神燙傷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燒著了。
3.注意保暖和防暑。不能一邊灸一遍對著空調(diào)電扇吹,也不要太封閉了,夏天太熱,防止中暑。但是絕對不能當風。
4.灸完半小時到1個小時不要立即洗澡,不要當風。
抓住夏季的天賜良機好好的艾自己艾家人。
備注:取穴用的寸指的是同身寸,是被灸者自己的手為標準。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私信或者微信問艾灸時怎么找穴位呀,感覺穴位很難找的樣子。其實艾灸時,穴位的選取不必和書上描述的位置分毫不差,艾灸作用的是一個以穴位為中心的區(qū)域,這樣平時自己在家做保健灸就很方便了。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jié)屈曲時內(nèi)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關節(jié)的橫度作為一寸,亦適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橫指同身寸: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
舒筋活絡,祛瘀止痛,活血驅風。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肥大性腰椎炎,肥大性胸椎炎,頸椎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肌勞損。
健客價: ¥8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風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跟骨刺、增生性關節(jié)炎、大骨節(jié)病等。
健客價: ¥13主要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55活血化瘀。
健客價: ¥29艾炙保健
健客價: ¥79溫通經(jīng)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21.9溫通經(jīng)脈、驅散寒邪、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溫補益氣,回陽固脫、預防病痛,保健強身。
健客價: ¥15主要用于對患者泌尿系統(tǒng)引流、導尿。
健客價: ¥19.9活血化瘀。
健客價: ¥15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28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09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和慢性骨關節(jié)炎癥引起的疼痛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