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道血腫容易和什么癥狀混淆
從血腫發(fā)生的部位可有以下幾種類型:
(1)外陰血腫:血腫局限于外陰部,表現(xiàn)為外陰局部隆起,皮膚或粘膜呈紫色,常由于產道裂傷或會陰側切修補時縫合技術不當,止血不徹底,漏縫血管回縮當時看不到出血,不久即因出血而血液不能外流形成血腫,診斷憑肉眼觀察即可發(fā)現(xiàn)。
(2)陰道血腫:血腫范圍在陰道旁組織,外表難于發(fā)現(xiàn),也稱隱蔽性血腫,初起產婦無明顯癥狀,局部脹疼明顯時血腫范圍已很大,處理也較困難,常發(fā)生于產程過長或滯產,軟產道血管因長時間受壓而壞死、破裂,也可發(fā)生于急產,產道未充分擴張,可直接造成深部的血管受損撕裂,還可發(fā)生于會陰側切或側切傷口上延,縫合時未將頂端血管縫住。
(3)外陰陰道血腫:原因同上述兩種情況。血腫可在陰道、會陰體旁、坐骨直腸窩等處。
(4)腹膜后血腫:出血沿闊韌帶內向后腹膜發(fā)展,出血量多時向下可達盆隔筋膜,向上可達腎區(qū)。常發(fā)生宮頸裂傷或剖宮產術中切口延裂至宮旁血管而縫扎不當。如果小靜脈破裂,出血緩慢,若傷及動脈則發(fā)展兇猛,處理棘手,后果嚴重。
上述各種類型的產道血腫均與產道損傷有關,也有血腫發(fā)生與血液凝固功能障礙有關,產程中或手術中即使有輕度組織損傷也可能形成血腫。如血液病尤其伴血小扳減少、肝臟疾病時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重度妊高征并發(fā)DIC等情況。因此具有上述合并癥的孕婦無論分娩方式如何均應認真止血,認真檢查、觀察。
產道血腫不同部位涉及不同的血管:
(1)子宮動脈下行支。與上行支比較細,分布于宮頸及陰道上部稱宮頸---陰道支。
(2)陰道動脈。髖內動脈前干的分支,許多小分支分布于陰道中下段、膀胱頂與膀胱頸,和子宮動脈下行支相吻合,形成縱形陰道奇動脈,分別從陰道前壁和后壁下降。
(3)陰部內動脈。髖內動脈前干的終支,從坐骨小孔出來到達會陰及肛門分成4支:痔下動脈,供應直腸及肛門部:會陰動脈,各部位的靜脈均與同名動脈相伴而行,數(shù)量上較動脈多,并在相應器官周圍形成靜脈叢,且互相吻合,因此損傷機會較動脈多。
產道血腫專家解答疑難 更多>>
暫無相關專家答疑!
產道血腫可能患的疾病更多>>
- 產后血瘀
- 病因產后血瘀是怎么引起的?
- 檢查產后血瘀要做什么檢查?
- 并發(fā)癥產后血瘀會引發(fā)什么疾病?
- 預防產后血瘀要怎么預防?
- 癥狀產后血瘀有什么癥狀?
- 診斷鑒別產后血瘀如何鑒別?
- 治療產后血瘀怎么治療?
- 找藥品產后血瘀需要吃什么藥?
[看病掛什么科]
[需要做的檢查] 凝血酶時間 、 產后檢查 、 凝血酶原時間 、 子宮位置
[最常用的藥物]
產道血腫對癥藥品更多>>
暫無相關藥品!
您最近瀏覽過的癥狀
癥狀庫大全猜您想要找的疾病:
患者關注排行榜
產道血腫最新文章
暫無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