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是比較常見的眼部疾病,角膜炎一旦發(fā)作就會給眼睛帶來強烈的不適感,從而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并且角膜炎沒有年齡限制,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被侵襲。
專家介紹,由于角膜中央區(qū)或旁中央區(qū)進行性的變薄,導致角膜不規(guī)則散光度增加,近視度術也不斷加深,視力進行性下降,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隨著病情進一步的進展,可能導致角膜穿孔,造成失明。
比利時魯汶大學眼科的Marie-Sophie Hanet博士及其同事在《加拿大眼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的系統(tǒng)綜述和Meta分析顯示,氟喹諾酮類對于細菌性角膜炎患者是很好的經驗性治療一線藥物。
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端,透明,無血管,是主要的屈光介質。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機,那么角膜就是照相機最前面的鏡頭。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角膜受到外傷或其他損害發(fā)生感染的機會也遠遠高于其他眼部組織。
病毒性角膜炎可由多種病毒引起,其臨床表現輕重不等,對視力的損害程度視病變位置、炎癥輕重、病程長短、復發(fā)次數和有無混合感染而不同。臨床上常見的病毒性角膜炎有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帶狀皰疹性角膜炎等。
感染性角膜炎多是由外界病原微生物直接入侵眼表而發(fā)病的,例如細菌性和真菌性的角膜炎。角膜外傷、使用污染的滴眼液、污染的隱形眼鏡以及風沙和灰塵濺入等都可能把外界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帶入眼睛表面。
由于大多數潰瘍性角膜炎為外因所致,因此,除去致病外因,消滅致病微生物極為重要。治療角膜潰瘍的基本原則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感染,爭取早日治愈,將角膜炎的后遺癥減少到最低程度。
角膜移植手術的類型很多,有經驗的醫(yī)生會根據角膜病的原因和角膜破壞的程度來選擇,原則上是異體組織采用得越少,手術創(chuàng)傷越小,手術成功率就越高,術后角膜發(fā)生排斥的機會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