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手術: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摘要:屈光手術方式更新較快,技術發(fā)展迅速,以2007年為節(jié)點,多種手術方式并存,提供更多樣化選擇。
屈光手術至開展以來,就不斷受到質疑,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近視矯正,將會有多少人不能快樂地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少屈光不正患者未能進行屈光不正矯正,他們的世界從未清晰過。這是可悲的一件事情。然而,有些輿論誹謗“近視手術超過50%都做失敗了”,臺灣一位教授發(fā)表了一些對準分子激光的言論,經過媒體演繹后,造成了公眾對準分子激光的誤解和恐慌,這是需要我們業(yè)界去澄清的。
援引最新2015年歐洲
白內障與屈光手術質量調查報告(EUREQUO),對包括歐洲14個國家在內的47個手術中心,2004年4月到2014年6月,10年間所有登記在案的屈光手術病例進行官方統(tǒng)計調查公布結果。
總共27,339例手術記錄,涉及丹麥、奧地利、德國、希臘、英國、愛爾蘭、西班牙、冰島、比利時、荷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士以及土耳其在內的14個國家,其中包括LASIK、LASEK、PRK、PhakicIOLAC、RLE、Epi-LASIK、PhakicIOLPC等多種手術方式,在歐洲10年間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從早期的表層手術,板層手術的高潮,到近期呈現多種手術方式的趨勢。
歐洲屈光手術近10年特點:
1.屈光手術方式更新較快,技術發(fā)展迅速,以2007年為節(jié)點,多種手術方式并存,提供更多樣化選擇。
2.歐洲屈光手術年齡層面多集中在30-40歲人群,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上。
3.屈光手術安全性高,以往報道過的很多并發(fā)癥已基本消失,比如對于熟識的LASIK手術,以往發(fā)生率較高的
角膜水腫、感染、角膜后擴張等并發(fā)癥近10年的發(fā)生率竟然為0。
4.矯正效果好,單就LASIK而言,術后平均屈光度僅為0.041D,PRK術后平均屈光度為0.006D,達到了很高的預測性。
看到這里,您是不是想說,這個太專業(yè)我不懂,近視手術就是不好,就是會致盲,那好吧,我們圈里最權威的數據,您不明白沒關系,小編再給您翻譯一遍:
歐洲屈光手術十年官方調查結果:
1.現在能選的手術方式真的很多,每個近視患者都有適合自己的摘鏡方式,最先進,最全的手術方式,不用出國您都能選擇,國外有的我們全都有。
2.在國外接受手術的年齡都在35歲以上,人到中年,為了生活質量還在堅持不懈的做手術摘眼鏡,提高
視力,而我們國內的主要手術人群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所以無論眼部條件、視覺能力、傷口愈合等都會比國外的叔叔阿姨們強很多吧。
3.重點來啦,任何手術都是存在風險的,我們不是說現代的手術沒風險,而現在的手術真的風險已經很低了,現在近視手術已經進入無刀時代,不要再拿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數據來說話,那時我們還在用刀做手術,很多并發(fā)癥已經絕跡,絕跡,絕跡了啦!不是說科技改變生活嗎?科技確實改變了整個屈光手術界!
4.最后,說說術后視力和屈光度,0.041D是多少?4度,咱們一般近視100度是-1.00D,而0.041D這點屈光度不僅根本都不用再戴眼鏡,甚至人眼都是感受不出來的。那0.006D,您都能算出來了,0.6度!可以把上千度的近視矯正剩到不到1度,屈光手術真的可以做得到!
其實做過近視手術的人都知道,近視手術是很安全的,并且確實為不愿戴鏡的近視人群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如果您還在質疑我們,那么請您先全面認真的了解我們好嗎!我們處在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就讓我們用數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