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9個節(jié)氣,更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據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多數人在芒種時節(jié)的狀態(tài)是比較懶散,頭腦不清爽的,所以更要注意養(yǎng)生啦。
起居養(yǎng)生
《黃帝內經》云:“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由于夏天晝長夜短,夜間睡眠時間短,加因天氣炎熱,汗出多,人們容易困乏,故起居上除了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規(guī)律,還要注意睡子午覺。因為中醫(yī)認為睡眠與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表現。
《黃帝內經》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子時是指23:00~01:00,子時陰氣最盛,陽氣弱;午時指11:00~13:00,午時陽氣最盛,陰氣弱,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子時睡覺最能養(yǎng)陰,睡眠效果也最好;午時睡覺有利于人體養(yǎng)陽。因此,晚上睡覺時間再晚也不應超過23點,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應“小憩”一會兒,以30min到1h為宜。
芒種過后,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性,黃淮地區(qū)、西北地區(qū)東部甚至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
這段時間“熱傷風”、心腦血管疾病、婦科病等高發(fā),要特別注意防暑濕、養(yǎng)心肺。
記住要勤“五常”
常補水
由于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要注意及時補水,以免脫水和中暑。如出現身體濕黏,口中黏膩,身上生痱子,或濕疹加重,伴有大便濕黏,周身酸懶時,多是暑濕所致。
可用金銀花、赤小豆、綠豆、生苡仁各15-30克煎湯代茶頻飲,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作用。
常拍肘
在夏天,我們身體當中有一個地方的穴位可以幫助我們代謝增加,這個穴位就在我們的肘窩。古人認為,它對應的是我們的內腑。
我們把四指平行并攏后放到肘窩,然后上下輕微的拍動,拍擊到局部泛紅就可以了。
常出汗
防暑應以自然降溫為主,室內注意空氣流通,能用自然風不用風扇,能用風扇不用空調,避免貪涼受寒。出汗也是祛暑的好辦法,但是一定注意,避免大汗。
常藏陰
芒種到夏至是陰氣內藏的階段,要重視睡子午覺,有助于陰陽之氣的順接,以順應本節(jié)氣陰陽交接之勢。晚上睡覺時間不應超過23:00,中午11:00到1:00間宜“小憩”一會兒,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
常養(yǎng)心
中醫(yī)有“暑易入心”之說。而且,“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養(yǎng)好心臟,還能對其他臟器起到調節(jié)作用。所以,這個時節(jié)要特別注重對心臟的保養(yǎng)。
養(yǎng)心三葉茶:荷葉、竹葉、薄荷葉。三葉合泡(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養(yǎng)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