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1918年發(fā)生的那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一百年。在這一百年里,H1N1、H3N2、禽流感等各種流感病毒對人類的攻擊從來沒有過終止。為此,3月17日召開的第十四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專門設置了主題為“流感百年——從全球到中國”的呼吸論壇,來自國內外的眾多醫(yī)學專家就流感的危害、國際防治經驗、診療方案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來自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子峰教授在報告中指出,自2003年我國爆發(fā)SARS疫情以來,已發(fā)生了多次H1N1、H5N1、H7N9、H5N6等流感病毒散發(fā)、群發(fā)或爆發(fā)事件,每一次都給人民健康及國家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楊教授認為,需要重視抗病毒藥物在流感防治中的作用,并警惕耐藥性的產生,流感患者越早服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其癥狀改善、預后等情況也越好。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子峰教授作題為“從H7N9禽流感看新發(fā)流感防控與診治”的學術報告
抗病毒治療需盡早
楊子峰教授表示,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流感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并就何時啟動抗病毒治療提出了3條原則:1、抗病毒治療的決策無需等待實驗室確診即可作出;2、理想情況是流感患者癥狀出現48小時內就開始抗病毒治療;3、越早啟動抗病毒治療臨床獲益越大,對于發(fā)病超過48小時的患者,仍支持啟動抗病毒治療??偟膩碚f,就是抗病毒治療應貫穿于流感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
抗病毒耐藥現象值得警惕
目前臨床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西藥藥物,主要有M2離子通道抑制劑(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及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但是隨著這些藥物的廣泛使用,其治療局限性、不良反應和耐藥性問題也日益明顯。在報告中,楊子峰教授特別強調了耐藥現象的危害,他指出,過去人們針對細菌感染濫用抗生素,結果導致了具有強大耐藥性的“超級細菌”。在近年我國發(fā)生的五波禽流感H7N9疫情中,上海、廣東等地發(fā)現多個H7N9禽流感病毒出現了不同位點的基因突變,從而產生了對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產生耐藥性的病毒株。這一現象值得人們警惕,抗流感病毒治療不應再輕易重犯“濫用藥物”的錯誤。
中藥治療流感具多靶點協同作用
在流感的治療過程中,中藥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協同治療作用。楊子峰教授曾經對漢代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和清代吳鞠通的“銀翹散”這兩個經典名方進行過深入研究,發(fā)現麻杏石甘湯可抑制流感病毒與細胞受體的結合而發(fā)揮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銀翹散能抑制炎性因子的表達,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癥狀,并對多種免疫細胞因子的表達有調控作用。
楊子峰教授在研究論文及會議報告中指出,國內臨床廣泛使用的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即是以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為主要成分的抗流感病毒有效中藥,在臨床上運用治療流感病毒效果顯著。隨機對照研究證實連花清瘟能有效縮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程、減少病毒載量、緩解發(fā)熱時間,改善癥狀。因此,對于每年冬春季節(jié)易于流行的流感,早用中藥控制流感病情,也是除接種疫苗,使用抗病毒西藥之外的另一種好的選擇。
據悉,本次專家峰會由中國醫(yī)學論壇報社和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絡病分會共同策劃,呼吸論壇上還進行了主題為“抗擊流感·中國有我”的專家簽名儀式,號召專家們共同攜手,抗擊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