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心理因素是否易致糖尿病
當人處于緊張、焦慮、懼怕或受到驚嚇等應激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的興奮直接抑制胰島B細胞的功能,使胰島素分泌量下降;同時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
現目前,很多人對糖尿病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以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其實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時為糖耐量損傷(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時為空腹血糖損傷(IFG)在我國醫(yī)生在作出診斷時往往要結合臨床癥狀加以考慮,如果有癥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就可以判定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癥狀,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時達到上述標準,才可以判為糖尿病。
當人處于緊張、焦慮、懼怕或受到驚嚇等應激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的興奮直接抑制胰島B細胞的功能,使胰島素分泌量下降;同時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
專家指出,看電視(包括上網)作為靜坐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與成年人血糖代謝異常以及Ⅱ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率息息相關,建議人們從改變生活方式入手預防Ⅱ型糖尿病的發(fā)生。
研究人員對大約7萬名健康婦女進行了歷時14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以甜點、炸薯條、白面包和瘦肉以及加工過的肉制品,即以西餐為主食的人要比以西餐為副食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高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