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目前,很多人對糖尿病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以為糖尿病就是吃糖引起的,其實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時為糖耐量損傷(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時為空腹血糖損傷(IFG)在我國醫(yī)生在作出診斷時往往要結合臨床癥狀加以考慮,如果有癥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就可以判定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癥狀,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時達到上述標準,才可以判為糖尿病。
不可否認,吃了太多血糖生成指數(GI)較高、升血糖很快的食物,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但比起「吃糖」,遺傳因素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真正要小心的敵人。
2017年《柳葉刀》上發(fā)布了一年臨床試驗的結果:在12個月內如果能減肥15公斤以上,糖尿病癥狀的緩解率達到86%。其方法就是采取積極的飲食限制管理。實驗過后,近半數參與者的糖尿病癥狀完全緩解,而且很可能不再依賴藥物治療。
糖尿病在醫(yī)學上的定義,是由于血中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血糖過高,出現糖尿,進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臨床上可出現多尿、煩渴、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吸煙是導致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神經等多種并發(fā)癥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戒煙可能不容易,不過為了要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可能沒有更好的選擇。
糖尿病的進展為:健康人進食后,血糖增加,肝臟會把身體多余的血糖合成甘油三酯,這是一種有效的儲存能量的方式,然后通過血液把甘油三酯送到體內儲存脂肪的地方。
藥量不足導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種情況——降糖藥物用量過大。血糖降得過快過低,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進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反跳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