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fā)表在《科學細胞》雜志上的研究稱,腦功能障礙可能是由腸道中的細菌引起的。
這一研究結果最終可能引導出治愈帕金森癥的新療法,比如使用可以殺死腸道細菌的藥物或益生菌。專家稱這些結果開啟了一個“令人激動的研究新途徑”。
患有帕金森癥的大腦會逐步損壞,導致患者身體震顫、移動困難。
研究人員使用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進行實驗,使這些老鼠必然患上帕金森癥,因為它們體內能夠產生高水平的阿爾法突觸核蛋白——這種蛋白質與帕金森患者的大腦受損有關。
然而只有腹部中有細菌的老鼠會表現(xiàn)出癥狀。無菌老鼠則保持健康。
進一步測試表明,從帕金森患者身上移植到老鼠上的細菌比從健康人身上移植的細菌能夠造成更多癥狀。
蒂莫西·辛普森博士是加利福尼亞科技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他說:“實驗的老鼠擁有相同基因,唯一的差異在于是否產生了腸道微生物群。我們現(xiàn)在對此十分有自信,腸道細菌就是調節(jié),甚至是造成帕金森癥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