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待牙齒的態(tài)度都挺微妙。
擁有的時候,常常不多加愛護。等牙齒出了問題,就格外珍惜,就算是一顆“患”牙,也是萬萬舍不得拔掉的。
更別說是一顆長得好端端的健康牙了。
當然,正常情況下,牙醫(yī)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也是會能“保”就“保”的。
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牙齒沒有齲齒也不松動,但醫(yī)生還是會建議你拔除。為什么呢?
拔!
新牙萌出,乳牙遲遲不“讓位”
兒童一般在6歲左右進入替牙期。乳牙脫落,恒牙冒出,這應該算是我們牙齒唯一的一次自然的“新陳代謝”。但是也有不少家長發(fā)現,孩子的恒牙已經冒出來了,但是乳牙依然堅挺,“霸占”著本該讓出的位置,導致小小的牙床上擠著“雙層牙”。
雙層牙,醫(yī)學上也叫乳牙滯留。為什么本該脫落的乳牙遲遲不“讓位”呢?
一般到了替牙期,乳牙就會出現牙根吸收(乳牙根是人體中唯一能生理性吸收、消失的硬組織),牙根被吸收后,乳牙就出現松動并脫落。而乳牙滯留,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現在兒童的飲食過于細軟,缺乏咀嚼刺激,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減慢所造成的。
如何應對
關注孩子的日常飲食,建議多給孩子多吃粗糧和果仁食品等需要咀嚼的食物,如有莖蔬菜、玉米和堅果等,可以增加咀嚼刺激,同時盡量不要將水果切成片,而是鼓勵孩子自己使用前牙切咬。
家長要加強替牙期孩子的口腔檢查,一旦發(fā)現恒牙在乳牙側邊“冒出頭”,就應該及時去醫(yī)院就診,由牙醫(yī)選擇時機拔除未脫落的乳牙,以防牙列不齊。
拔!
牙齒矯正,只為改“斜”歸“正”
很多人在面對是否要拔牙矯正時都會糾結再三。但是對于牙列擁擠造成的錯牙合患者,常常會聽到牙醫(yī)這么說:如果選擇不拔牙矯治,那么很有可能矯治的效果會不理想。
牙列擁擠是最為常見的錯牙合癥狀,據不完全統計約占錯牙合畸形的70%,而正畸拔牙的目的正是為了解除擁擠,為牙列提供足夠的間隙,尤其對于中度擁擠(擁擠程度約5~9mm)及嚴重擁擠(擁擠程度達10mm或以上時)的矯牙患者,這樣才能大大提高矯治的成功率。也就是說,不拔牙矯正,很有可能最后會“白忙活”一場。
如何應對
正畸拔牙是目前牙齒矯正常用的方法,可算是“犧牲小牙,成全美牙”。當然,患者也該慎重對待拔牙,在正畸拔牙前,多加咨詢,與專業(yè)醫(y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整個正畸治療設計,做到知情同意。還有一點,無需擔心拔牙后出現的縫隙,因為,它們最終都會被鄰牙所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