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牙齒健康所提出的標準,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功能牙(即能夠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動的牙)。這一標準的目的是:通過延長牙齒的壽命來保證人的長壽和提高生命質(zhì)量。
60%的缺牙只因牙周病
調(diào)查顯示,牙周病患病率在我國高達90%,老年人牙有六成是牙周病所引起的。然而民眾普遍對牙周病缺乏認識,加上牙周病癥狀不太明顯,很多人忽視治療,造成牙齒脫落、缺失。
種植牙,理想的缺牙修復方式
目前,市場上缺失牙修復方式主要有三種:種植牙、烤瓷牙和活動假牙。相比其他兩種修復方式,種植牙以其修復過程無損鄰牙,修復后無異物感及可與天然牙相媲美的修復效果,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成為越來越多缺牙者理想的修復方式。
牙周病,種植牙失敗的“罪魁禍首”
雖然種植牙的成功率很高,但也不乏有失敗的案例。臨床病例顯示,牙周炎癥是導致種植牙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小貝向所有有意做種植牙的缺牙者提出建議:想種牙,先治牙周??!
牙周病于種植牙來說究竟有哪些危害
1.牙周炎若沒有徹底治愈,會極大增加植牙風險和難度,種植體后期很難與牙槽骨結(jié)合,容易造成種植體松動或脫落。
種植牙需要一定的骨高度和厚度作為支撐,而牙周炎顧客的牙槽嵴一般都很窄,給手術帶來較大難度。如果牙槽骨萎縮嚴重,就必須通過骨增量技術補充骨量后,再進行種植牙修復。
其次,牙種植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切開牙齦植入種植體,如果沒有徹底治療牙周炎就匆忙接受種植手術,口腔內(nèi)大量細菌會提升手術感染的幾率,大量細菌的殘留還會造成種植體周圍炎,導致種植失敗。
2.牙周病的義齒修復必須建立在健康的牙周基礎之上。且必須完全清除所有與牙周炎有關的病原刺激,包括菌斑、牙石等,建立起有效的菌斑控制手段,消除或控制牙周袋,防止牙周病再度復發(fā),否則即使種上再好的種植體,也可能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