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孩子的逆反情緒
摘要:孩子就會出現(xiàn)反抗心理,特別是長輩對他再批評的時候,孩子對長輩的反抗心理就會更強烈。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了反抗心理,他們之間就不會有尊重了。
消除孩子的逆反情緒
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對待家庭以外的長輩都會有一些尊重,但對待家里的長輩就沒有好的言語。孩子對待家里面長者不尊重,有時候并不是孩子在品德上有多么壞,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在孩子心里有著逆反的心理。
也就是說,可能是由于長輩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方法不當(dāng),使孩子對待家里的長輩有逆反情緒,這使得家里的長輩在孩子面前得不到尊重。
孩子做錯了事,作為家里的長者對其進(jìn)行訓(xùn)斥,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長輩批評后對孩子的安慰要比批評孩子更重要。長輩在對孩子批評后就隨之棄之不管,孩子就會出現(xiàn)反抗心理,特別是長輩對他再批評的時候,孩子對長輩的反抗心理就會更強烈。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了反抗心理,他們之間就不會有尊重了。
反抗是孩子趨于成熟的標(biāo)志,因為正是孩子對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才會反抗長輩對自己的教誨。孩子在成長中的這種現(xiàn)象被心理學(xué)家稱為“逆反期”。孩子進(jìn)入逆反期以后,他會頂撞教育自己的長輩,這也是對長輩的批評和職責(zé)懷有不滿的表現(xiàn)。因為成長起來的孩子自我產(chǎn)生的要求,與長輩對他的的要求有所沖突,孩子在這種沖突中歷練才會長成成熟的大人,同時,在這種沖突中,孩子也會對長輩產(chǎn)生輕視。所以,為了防止孩子在長輩批評后的不平和不滿中留下傷痕,長輩要對自己的批評善后,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長輩在必須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毫不手軟地去批評,但在批評之后,長輩要及時地伸出“救援”之手。例如,在批評完孫子之后,爺爺可以這樣說孫子:“爺爺罵了你,口都干了,快去給爺爺?shù)贡?,不然渴死爺爺你就沒有這么好的爺爺了。”這種幽默打趣的語言既可以消除孩子緊張的情緒,也能使自己冷靜下來反省自己的問題所在。如果長輩對孩子罵后便置之不理,孩子就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不往深處去想自己為何而受到批評,反而會憎恨長輩的批評。
顯然,在孩子的逆反期,長輩除了做好善后工作外,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要減少孩子對長輩對其批評教育的反抗感。長輩對孩子的批評,不一定非要當(dāng)面斥責(zé),這樣會引起與孩子的正面沖突。因此,為避免發(fā)生沖突,長輩可以利用第三者和寫信的方式來對孩子進(jìn)行批評教育,這樣,孩子往往會冷靜地接受長者的意見。
第二,創(chuàng)造一種首先尊重孩子,接納孩子,同時孩子也能接納自己的氣氛。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用批評指責(zé)的口氣,而要對孩子用建議、商量的口氣。如果孩子頂嘴,要有一份耐心聽完孩子的辯解,然后用討論的方式來與孩子共同探討事件的對錯。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與長輩的爭執(zhí)、頂撞,有時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中的自然現(xiàn)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長輩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過于草率,那孩子就會因此養(yǎng)成對老不尊的習(xí)性,孩子的德行會因此變壞。所以,能注意消除孩子的逆反情緒,那么孩子至少不會因為逆反而變得目無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