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是一種影響兒童健康的慢性疾病,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乳牙遲早會脫落,就算有問題也不會影響到恒牙。事實上,由于乳牙齲齒而對繼生恒牙造成嚴重影響的病例屢見不鮮。所以,為了孩子的燦爛笑容,家長應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健康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同時在適當?shù)臅r機為牙齒進行必要的保護,從而預防齲齒的發(fā)生。
6個月長牙預防“奶瓶齲”
平均來說,寶寶大約6個月開始長牙,最早開始長的是下排的2顆小門牙,然后是上排的4顆牙齒,接著是下排的2顆側門牙,2歲半到3歲左右全部乳牙出齊,也就是上下各10顆,總共20顆乳牙。而在此期間,一些家長習慣讓孩子含著奶瓶進入睡眠,還有一些媽媽在孩子半夜醒來時喂食母乳進行安撫。這樣讓寶寶含著奶液入睡的不良習慣,很容易使寶寶患上“奶瓶齲”。“奶瓶齲”最顯著的表現(xiàn)就是寶寶上前牙齒會一點點爛掉,而下面的牙齒卻很好。
乳牙患齲病情發(fā)展迅速
當寶寶入睡時,唾液的分泌相對減少,此時若有奶液存留于口腔內(nèi),細菌會利用奶液在牙面上繁殖,同時分泌酸性代謝產(chǎn)物,這種酸性物質(zhì)能溶解牙齒表面的礦化物,造成牙齒脫礦,最后形成齲齒。由于乳牙的鈣化程度低,因此患齲后病情進展迅速、破壞面積廣,并且治療效果差。
口腔醫(yī)生提醒家長,雖然乳牙早晚要換掉,不能終生使用,但是換牙不是短期內(nèi)完成的,大多數(shù)孩子換掉最后一顆乳牙要在11歲至12歲。如果乳牙患了齲齒不去治療,不僅孩子的咀嚼功能會受到影響,還可能造成牙根反復發(fā)炎,進而影響恒牙的發(fā)育與萌出,牙根的炎癥還會誘發(fā)面部的感染,引起面部腫脹。
而且如果乳牙過早脫落,局部的齒槽骨發(fā)育可能不足,再加上兩側相鄰的牙齒向空缺處移位,當恒牙萌出時就會受阻或因正常牙位空隙不足導致恒牙位置異常。若是乳牙患病后造成殘缺不全、變色、變黑等,將會影響孩子的發(fā)音和美觀,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對于需要半夜喂奶的哺乳期寶寶,家長可以采用稀釋奶液的方法,并且奶中少加或不加糖,喝奶后應進行口腔清潔,來避免寶寶經(jīng)常含著奶液入睡,平時家長也應逐漸用碗或杯子替代奶瓶讓寶寶喝水或奶。